“绿”是自然界的主色调,绿色是生命、健康、活力和希望的象征。
冬日,一缕暖阳铺洒全城,驱散了凛冽的寒霜。周末,骑行爱好者们约上三五好友,相约马塘桥体育休闲公园,在蜿蜒的红色自行车道上感受骑行乐趣,欣赏冬日里独特的景色,同时也为丹阳平添一道流动的风景,展现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在这美景的背后,是丹阳以“绿”为笔绘就的生态文明新画卷。
五年来,绿色发展一直是丹阳的战略坚守。全市上下始终把“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以生态环境“加减乘法”为抓手,既做绿化造林的“加法”,又做防治污染的“减法”和综合治理的“乘法”,念活绿色“发展经”。
一块块金字奖牌是最好的见证: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宜居宜业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在2021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中,丹阳排名第十二。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以绿色发展扮靓的美丽丹阳,渐渐走进现实。
夜色初降,灯光映衬下的运河风光带宛如一幅夜间画轴,美不胜收。云阳大桥观景台上,总有三两成群的市民驻足欣赏运河之美。桥下,吹着晚风,沿着石阶漫步在环河绿道,碧水涟漪间“灯色、水色、天色”融为一体,婀娜多姿……
运河丹阳段两侧曾经是城市建成区里的一片荒地。短短几年时间,我市结合运河“四改三”项目,打造了以城区运河为轴心的景观风光带,昔日荒地成了今日美景。“每天晚上我都会带孩子来运河边上跑一圈,既锻炼身体,又享受美景。”家住云阳大桥附近小区的陈晨这样说。而如今,像陈晨一样,闲暇时到运河边上逛逛、走走,已经是丹阳人的日常。
拥有开放式公园是一个城市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既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标识,更能让市民拥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15年,丹凤公园建成;2016年,凤凰山遗址公园建成;2019年,我市推动建设九曲路人行景观步道等“口袋公园”,景色秀美的路边公园给市民生活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此外,我市还全面实施城区“见缝插绿”和成片绿化工程,完成迎宾路风光带、东门外大街风光带、万善路风光带、简渎河风光带等一批重点绿化工程;重点对241省道、122省道、北二环路、迎宾路等城市主要出入口及道路沿线,进行增绿补绿和立面改造出新;对万善路、月亮岛、万善公园、小东门广场等11处公共绿地的14个节点进行了提档升级。2020年,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500万平方米,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37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61%,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23平方米,城市生态明显改善。
曲阿如画,步步皆景。这些是“多彩丹阳”里浓重的一抹色彩,也是“生态立市”战略绘出的清新一笔,逐渐走出了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之路。
“上午,要现场核查2个环境信访案件和企业随机检查,我们兵分3路分别调查,下午汇总调查结果。5分钟后出发!”昨天一大早,丹阳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大队长陈小平确认了前一天收到的环境投诉后,就安排大家各自奔赴相应点位,而他自己这组的目的地是皇塘、导墅、吕城三个镇的随机环保检查。
“你好,我们是丹阳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现在依法对你单位废气排放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这是我们的证件。请配合!”上午10时17分,陈小平对一材料有限公司进行了例行检查。亮证告知、发现问题、拍照录像、行政处罚、现场检查笔录打印签字……从定位签到到笔录制作及最后的电子归档,所有环节都通过智慧执法系统完成。“我们现在用的是江苏省环境移动执法系统,已从以往的省、市、县三级平台升级到省级统一部署平台……”陈小平说,这几年,随着排污在线监测、无人机、卫星监控在环境执法领域中的运用,环保执法方式从过去的“靠人查”,转变为“靠大数据查”,发现问题的眼光更“毒”了,再加上“双随机”检查、太湖流域城市交叉互查、市领导不定期夜查等“自选动作”,都倒逼着企业必须“洁身自好”,这也让环境污染无处可藏。他认为,这五年,是丹阳生态环境治理投资最大的五年,也是效果最明显的五年。
这五年,市委、市政府坚决破除“GDP崇拜”,将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列入绩效考核和干部考核任用评价办法,并投入大量“真金白银”推进环保民生项目。2017年以来,我市累计投资1.2亿元对城北分洪道、护城河等河道实施沿河截污纳管工程;投资4亿元对老九曲河、晓墟河等河道开展综合整治;完成321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和92家树脂镜片企业以及35家港口码头环保提标改造,流域水环境持续改善。
如今,“丹阳蓝”由“浅”走“深”,水环境从“良”到“优”。2021年,我市落实能耗“双控”,严格管控“两高”项目,全力建设“美丽丹阳·幸福河湖”,13个重点考核断面全部达标,水体优Ⅲ类比例92.3%,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位列镇江第一,土壤质量保持稳定,让丹阳的“生态家底”越发厚实。
有了绿水青山,要向金山银山转化,需要找准转化“方程式”。
“智能化车间让人工成本节省了三分之二,年产量将同比翻三倍。2021公司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比2020年增加了1300多万元……”位于吕城的美尔鑫涂料化工董事长王惠芬说。如今,投资3000万元升级打造的智能化三个车间已完成调试。
这个传统的异味废水“重灾区”,“转身”成了当地无异味、无废水、无噪声的“三无”示范区。标志着,在我市涂料化工“关停并转”的这场“转”战中,美尔鑫完成了“绿色蝶变”:车间废气处理系统采用“过滤—光氧催化—活性炭吸附”系统,让废气处理效率提升了20%~30%,由原来的“小于70%”提升到“大于90%”;车间废水处理实现雨污分流,外排废水主要为生活用水,生产过程不产生任何废水。
美尔鑫的转型之道,是吕城打赢涂料行业治污攻坚战役的一个样本案例。吕城镇原有涂料企业近50家,经整治后保留36家。2017年,吕城继续对剩下的36家涂料化工生产企业进行关停取缔或转型升级。如今,“洗牌”后仅剩的5家企业已全部完成绿色转型。据预算,这5家新升级企业全部投产后,年度纳税总额或将超过原先36家涂料企业的年度纳税总额。
这是“吕城故事”,也是丹阳阔步迈进绿色发展之路的鲜活注脚。事实上,这五年,我市对“散乱污”、涂料化工以及电镀等行业的大洗牌不仅没有让产业走下坡路,反而激活了当地产业的全面升级,倒逼出一座座金山银山。
随着2021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丹阳正在加速快跑,并将继续下大力气在“绿色产业”上做加法,在“低端制造”上做减法,在“创新驱动”上做乘法,在“市场调节”上做除法,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丹阳发展最动人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