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上午,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全国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作为榜单前十名里唯一一家位于县级市的国家级经开区测评对象,昆山开发区营商环境便利度评价位居全国第二,与广州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共处第一方阵并肩领跑。这也是昆山开发区在国家级经开区营商环境评比中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
《报告》聚焦商务部评价得出的综合发展水平前30的国家级经开区,梳理高质量发展经验、成效和具体案例,并以专章呈现经开区营商环境便利度状况。《报告》关于经开区营商环境便利度评价,在去年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相应增加了企业数量增长率、外贸占所在地级市进出口总额比例等5项3级指标。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作为“昆山之路”的发源地,昆山开发区是全国经开区建设的样板和典范,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方阵”,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顶梁柱”,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9月6日,市委书记周伟赴开发区调研时勉励全区党员干部:“要与时俱进弘扬‘昆山之路’精神,在高平台上推进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努力拼出更多‘首个’、闯出更多‘第一’,为昆山‘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前列扛起更大担当、贡献更多力量。”
今年以来,昆山开发区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和“集聚新动能”两条主线,聚力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实现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平稳有序,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开发区全年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超5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20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1亿元,进出口总额超800亿美元,新增到账外资8.1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国家级经开区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的重要平台。《报告》以昆山开发区为例作出评价:“头部经开区在既有优势产业基础上,还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系列举措”,并认为昆山开发区围绕新材料、光电、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清华大学、哈工大等院校资源,以“科学家团队+专业企业+社会资本+政府资本”全新模式建成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所、智能光电系统研究所、大功率器件工业技术研究院、特种焊接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今年以来,昆山开发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积极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建设,以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成功引进三一创智云谷、友达光电低温多晶硅新显示二期、铂金咖啡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区预计新设外资企业87家,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10个,新增注册外资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29.9%。光电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和高端休闲食品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壮大。此外,开发区还依托试验区和金改区两大改革平台,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销售中心集聚计划、总部经济成长计划,着力打造综保区新“五大中心”,加快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深度融入“双循环”。
同时,开发区全面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高水平建设夏驾河科创走廊,打造创新标杆产业链,全年预计引进各类人才科创项目170个,其中院士创业项目3个,国家级人才项目5个;认定高企118家。全区90%规模以上科技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超15万人。“智如意”科创中心一经启动,便吸引43家创新平台入驻。华天科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一重机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清陶能源获评江苏省“独角兽”企业。
项目、资金、人才“择良木而栖”,充分证明好的营商环境就是集聚各类资源要素的“磁力场”。
昆山开发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增强园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今年以来,开发区深入推进 “一照多址”“一业一证”等“放管服”改革举措,深入实施项目审批“一轴两端三保障”和“开心办”服务新机制以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新举措,加速融入长三角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不断优化惠企政策、招商护商、规划建设等服务,实现服务再升级、环境再优化,确保营商环境始终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开发区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向全区21个社区延伸98项便民利企服务事项,让企业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足不出小区即可高效解决。截至目前,开发区今年新增市场主体已超20000家,其中新增企业近6000家。
聚焦“双碳”目标,践行绿色发展是此次营商环境评比的重要参考指标。昆山开发区今年被授予“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称号,成为国内首批获得该荣誉的12个开发区之一。开发区还以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集成示范的方式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今年以来,开发区围绕产城融合聚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发力产业、生活、生态“三大磁极”互促互进,全力打造具有新江南特色的生态、人文、科技新城,增强城市对于产业、科创、人才的承载力,让城市“软环境”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振市场信心、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