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的饱”到“吃的好”再到“吃的健康”,人们对“舌尖上”的消费要求越来越高,粗粮也从过去的“便宜货”成为了餐桌上的“座上宾”。
在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擎起了粗粮行业的大旗。十八年如一日,在全国25个省市打造优质原料基地,创新工艺研制出300多个品项产品,带动农户近30万户,年销售收入近13亿元。
基地农户 向种植源头要质量
统一的柜台形象、统一的服务理念、统一的产品包装,“燕之坊粗粮世界”和“燕之坊禅食”的联营专柜,给全省乃至全国的消费者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1年,燕之坊破土而出。以其独创的“基地农户”+“公司品牌”+“卖场”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在全国设立了2000多家粗粮农产品专柜。
燕之坊展示大厅内,一张特殊的“版图”显示,燕之坊分别在安徽、山东、黑龙江等25个省市建立了近50万亩的优质原料供给基地,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充分发挥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领跑作用。
品质不仅来源于产地,更根植于精细的管理。工作人员展示了燕之坊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在可追溯体系平台上,点击任意基地任意原料,就能看到该农作物的实时生长过程,以及气候、水分、土壤等相关数据。农技人员远程登陆系统,便能加强对种植过程的技术指导和安全监控,帮助签约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
“不光是种植,农产品采收、仓储、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可追溯平台查询详细信息。”燕之坊生产总监祁斌介绍,“溯源”为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监管,加上了一道“保险”。
东北的大豆、新疆的红枣、甘肃的百合……优质的粗粮原料从全国各地向燕之坊奔涌而来。如今,燕之坊已经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驰名商标”,自2011年连续5年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中国杂粮加工企业10强”。
高标准加工 打造行业“金字招牌”
“公司生产的食品,能放心的带回家给家人吃。”这是燕之坊人人都知道的生产“金标准”。
通常,小麦、糙米、红豆等禅食原料进厂后,等待它们的是理化检验和感官检验等严格的“体检”,只有含水量、杂质率、热损伤粒等数据在指标范围内,且色泽、形态、气味、滋味良好的产品才能通过这一关。随后,还将迎来更为严格的抽检。
“生产各环节都有严格的数据标准。”祁斌介绍,加工过程还会重点检验微生物指标,合格品包装结束后,还会有一个最终的产品出厂检验。期间,如果发现质量异常,将立即停止生产使用,并上报处理。
“流入市场并不是监管的终点,对于客诉的小问题,我们也会收集反馈,并第一时间进行整改。”祁斌介绍,去年6月,一个10万级净化车间投入使用,燕之坊的食品安全建设再步新台阶。
多年来,燕之坊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并通过了国家“AAA”标准化良好行为示范企业认定,主持和参与了5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和16项地方标准的制定,用过硬的质量赢得了粗粮市场,赢得了百姓口碑。
产学研一体 从“粗粮”到“健康”
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这是一个颠覆的时代。
围绕新品种选育及栽培、农产品防虫防霉储藏、杂粮主食化加工、杂粮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以及杂粮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的开发等,燕之坊每年投入大量研发经费。
在燕之坊内,有一扇神秘的门是外人不能轻易打开的。这扇门的背后便是燕之坊的“大脑”—产品研发中心。该中心和中国食品与发酵工业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食品研究院,积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
近年来,燕之坊在产学研一体化上硕果累累,先后斩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等荣誉。截止2017年底,公司拥有国家授权专利424件,其中发明专利100件,实用新型专利129件。
“粗粮加工行业没有完整的经验可借鉴,要走出自己的路,只有深挖加工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市场发展中形成差异化竞争。”祁斌坦言。
信息化大潮滚滚而来的今天,燕之坊也精准的抓住机遇,早早组建了电子商务部,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并在阿里巴巴B2B平台、天猫商城旗舰店B2C平台、京东商城、一号店等建立网上销售平台,内容电商、会员营销的小荷早已露角尖尖。
今年8月底,独具特色的营养膳食实体店“谷屋”在我区加侨广场隆重开业。干净的就餐环境、丰富的健康膳食,“谷屋”一开业便吸引了一大批市民前来体验。
从当年公司创始人杨燕骑着三轮车去收购粗粮,到如今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十八年间,燕之坊专注品质,用“品牌”和“质量”这两把“金钥匙”,打开了市场,将“小杂粮”做成了“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