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4月3日,合肥经开区第一锹土掘起,鸿图巨制瞬间开篇。春秋25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合肥经开区而言,却是一段不平凡的历程。25年,经开区发展大潮波澜壮阔,当初的创业者在岁月洗礼中抛逝韶华,霜染两鬓。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4月3日,这一天也成为合肥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25年来,合肥经开区先后跻身安徽省首个千亿开发区、首个两千亿开发区,现工业产值约占合肥市三分之一,GDP约占合肥市15%。
近年来,合肥经开区相继荣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家电)”“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等国家级荣誉。2017年,园区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第十一,多年领跑中西部。
创新升级 在发展中率先突破
自成立以来,合肥经开区始终坚持“项目是生命线”“改革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带领农民致富是立身之本”三个主旋律,在合肥推进现代工业进程、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壮阔征程中,勇当“工业发展主引擎 创新发展新高地”,在合肥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
回眸经开区25年发展史,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的战略脉络始终清晰可见,逐步奠定了合肥经开区在中西部地区开发区中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地位。而合肥经开区的不懈努力也获得了诸多喝彩。连续多年,园区综合发展水平稳居国家级经开区前列,在中部六省屡拔头筹,综合投资环境蝉联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第一。
招大引强 合肥工业经济“主战场”
作为合肥对外开放的窗口,成立以来合肥经开区累计引进项目2131个,其中外资项目461个,实际利用外资60.02亿美元。园区同时还吸引了联合利华、联想、可口可乐等35家世界500强在此投资。
据了解,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6家,共有产值超亿元企业152户,超10亿元企业43户,海尔、江淮汽车等多个企业产值超百亿元。园区共有13家企业跻身合肥企业50强,14家企业跻身合肥制造业企业30强。
产业集聚 合肥高端产业“主力军”
产业兴盛,技术支撑。现在合肥经开区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3家,设立市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211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16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91家;院士工作站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9家。
凭借强大的产业和高端的技术,合肥经开区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地、台资企业首选地、国内家电产品种类和品牌集中度最高的开发区。作为全国最大的冰箱、叉车、挖掘机、轮胎、液压机床制造基地,以及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世界上每8台笔记本电脑,有1台产自合肥经开区。”一位经开区的工作人员介绍道。据了解,合肥经开区产值现已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5%,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67.1%。
开路先锋 合肥改革创新“新高地”
作为改革先锋,合肥经开区勇于创新。在全国率先实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据介绍,合肥经开区的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打造了一支敬业奉献、敢于吃苦、干有所成的干部职工队伍。在商务部组织的全国开发区的综合评价中,合肥经开区高效优质的体制机制连续11年获满分,位居全国第一。25年来,合肥经开区坚持发展成果与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