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长久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持续健全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巩固和拓展未成年人教育阵地。丰富的道德滋养,先进的榜样引领,不断引导全市广大未成年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在昆山,未成年人如朵朵蓓蕾,在阳光下尽情绽放。
厚植道德沃土播种文明之花
7月21日,2021年“新时代昆山好少年”宣传表彰暨“七彩的夏日”红色研学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举行,授予昆山中学陈思麒等119名同学“新时代昆山好少年”荣誉称号,为广大中小学生树立起身边可学可感的道德榜样。
少年强则国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道德沃土,是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我市各学校在全力做好文明校园“六个好”标准的基础上,全面深化“学雷锋”“八礼四仪”“讲规则、树新风”“孝老爱亲”“垃圾分类”等“五大行动”,让文明成为一种时尚,让美德成为自觉追求。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全市各中小学校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位,利用“建党一百周年”“七一”“开学第一课”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等学习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展示“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形成“人人践行核心价值、个个争当时代新人”的良好局面。
在强化学校与家庭、与社会互动方面,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广泛链接家长资源,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向广大家长发出文明倡议,带动广大青少年加入昆山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队伍,营造“人人关心建设、人人支持建设、人人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努力将学校建成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
丰富教育载体传承红色基因
10月30日,嘉定、昆山、太仓携手发布“嘉昆太青少年联学联动社会实践基地地图”,将嘉定数字化无人农场产业片区、八分园——中国百年搪瓷展览馆、昆南淀山湖抗日游击根据地史迹陈列馆、太仓博物馆等36个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和名人故居等资源进行整合,连块成片,向青少年讲好“过去的故事”,点燃青少年持续学习“四史”的热情,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家情怀,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市一中将百年党史融入思政教学课堂,助力广大青少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张浦镇第二小学组织学生开展“致敬抗美援朝 争做时代新人”红领巾寻访抗美援朝老兵红色教育研学活动,勉励孩子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昆山开放大学创新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发“培元固本”“同心共誓”“躬行实践”“使命担当”4个篇章、20个项目,坚定了青少年自觉传承、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我市用鲜活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创新的载体,用心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精心培育‘红色新苗’。”市委宣传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市还通过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课程纲要成果,发布50个不同特色的系列教学内容,并以红色歌曲为主线,精心搭配50首经典红歌,形成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大餐”,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强化阵地建设夯实成长基础
“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小时候的梦我知道……”日前,伴随着歌曲《稻香》的优美旋律,20多位中小学生在位于张浦镇姜杭村的青少年农机化教育示范基地参加了“稻花香里说丰年”未成年人秋收体验活动,感受自然野趣和丰收的喜悦。
落实“双减”,实践育人。昆山大力推进未成年人社会实践阵地建设,针对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设置实践课程,开展实践活动。同时,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将实践课堂从线下搬到线上,开设未成年人文明实践“云课堂”,下设“名师课堂”“科普天地”“艺术殿堂”等栏目,为孩子们免费提供党史学习教育、“昆山市民文明十二条”、心理健康系列讲座、道德模范和抗疫英雄事迹等百余个视频课程,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近期,位于市青少年宫的昆山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向日葵”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促进项目之鹿城志愿者赋能讲堂开讲。主讲人围绕“抑郁又强迫的小男孩”,诠释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近年来,依托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我市开展了一系列面向全市广大青少年、家长和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活动。特别是疫情期间,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开通援助热线,并招募15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对有需要的未成年人提供线上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干预。同时,通过网络家长读书会、观影会、网上体验、线上沙龙等形式,不断扩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覆盖范围,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大力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强化政策兜底、加强部门联动、发展社会组织、统筹社会资源,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学校以“文”化人,家庭以“爱”启智,社会以“德”润心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