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正是秋笋采收期,每天天不亮,曹埠镇双羊芦笋种植园里就有工人采摘芦笋。而在另一边的厂房内,一段段被切好的芦笋根整齐地排列在筐子里,这些原本作为废弃物的芦笋“下脚料”在这里“重获新生”。
近年来,我县蔬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再加上周边东台、海门等传统蔬菜种植大县的产量不断增大,导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为了规避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种植户在延伸产业链上做起了文章。
南通双羊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虎告诉记者,他们把芦笋根重新利用能实现多赢,“经过加工,这些由芦笋根变成的芦笋汁在市场上能卖到每吨1万元,和芦笋的价格差不多。”由于目前市面上能够进行芦笋深加工的企业比较少,去年下半年,双羊芦笋被“完美中国”相中,每年向“完美”供应1500吨芦笋汁,这占到了公司产量的一半以上。芦笋汁在加工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的渣滓,这种渣滓被称之为芦笋蓉,“芦笋蓉也一点都不浪费,我们卖给食品厂,把它作为一种食品馅料,比如月饼,还可以加在面包里面,做芦笋面包,芦笋饼干、芦笋面条等都可以。”张小虎说。
除了像双羊芦笋这样“种而优则加工”的企业之外,更多的种植户选择对蔬菜保鲜加工则是“被动”的过程。在大豫镇的种植大户吴勇兵看来,由于西兰花的种植门槛比较低,这两年种植面积逐年递增,集中上市时市场出现饱和状态,势必影响售价,因此他投入240万元建了两个冷库。今年5月中旬,西兰花大量上市,每斤市价0.7元。吴勇兵嫌价格低,愣是一斤也没卖,屯了30万斤在冷库里。1个月后,市面上的西兰花涨到每斤1.7元,吴勇兵将屯的货全部售出,这一茬他就赚了10多万元。“建保鲜库的目的就是为了规避风险,蔬菜价格低谷的情况下我们就不卖了,像西兰花一般低于每斤1元的时候,就全部进库,一般过了采收期,没有那么大批量上市了,价格势必会涨上来。” 吴勇兵自信地说。
而在南通绿海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的蔬菜加工企业,这里的加工环节更多,也更严格。这几天,公司正在大批量地加工毛豆。公司品管负责人陶颖向记者介绍了毛豆加工的流程:“新鲜的毛豆进工厂以后,先去衣,去完衣之后两道清洗,五泡清洗,然后再螺旋漂烫,再冷却,分为常温冷却和冰水冷却两道冷却环节,温度降下来了之后就进行速冻,速冻以后就按照一切正常流程入冷库就可以了,而这个冷库的温度常年保持在零下18度。”
这样高标准的加工流程也意味着更高的附加值,今年春季,公司以每斤1元的价格收购了400吨西兰花,经过加工,出厂时的售价为每斤3.25元,加工时所需的成本是每斤0.6元。“我们公司一般是选择市场价格比较低的时候,采购原材料,这样相对成本会很低,而卖出去的时候是参照了市场的高价卖出去的,工厂的效益应该算很不错的。”公司负责人戴海旭说。
事实上,我县自1985年开始种植出口蔬菜,近年逐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目前已形成以鲜食速冻以及脱水蔬菜为主的特色产业。2010年,县政府批准建设出口蔬菜产业基地,目前其核心示范区规模5万多亩,整个示范区年出口蔬菜3000多万美元,直接带动1万多农户进行蔬菜生产,增加农民收入1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