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集镇以创建乡村振兴排头兵作为建设美丽新苗集的重要抓手,聚力五大振兴,全域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宜居建设、乡村文明善治、农民生活提质等各项工作,加快构建“一核、四轴、多心”乡村振兴格局。
聚力产业振兴,推进乡村高质发展。紧密围绕构建生态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高效循环农业产业园建设为统揽,助推优质粮食、高油酸花生、循环农业等产业集聚发展。一是推进生产基地化。围绕打造“集聚高效”农业产业,建设高标准农田5.5万亩,推广种植优质小麦5.6万亩,高油酸花生2700亩,蓝莓2900亩,黄梨2000亩,沈青萝卜4000亩,水产养殖2000亩。二是推进产业智能化。依托MAP中化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对全镇6.5万亩耕地开展数字信息化管理服务。推动实现测土配方、良种筛选、种植方案、田块管理、病虫害防治、智慧农机等一体化综合管理。三是推进产品循环化。依托林海生态,建立绿色循环生态产业体系,将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实现全量、全覆盖收集与同步高效生物转化,在保证生物天然气生产能力的同时,有效解决了镇域废弃物处理、增施有机肥等诸多难题,创设的“三全模式”在全省推广。
聚力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活力发展。始终把引才、育才、留才作为推动乡镇振兴的重要支撑,不断激活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一是强化内培壮筋骨。连续六年持续开展干部“擂台赛”,强化月调度、季考核、半年考评、年终奖惩工作机制,有效激发全体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推动苗集“弯道超车”,综合绩效考核成功跻身全县前列。注重人才梯队式发展,强化青年干部培养,探索建立六项机制,即每人联系一个村、实时关注一平台、每日诵读一经典、每周分享一感悟、每月品鉴一好书、每年创新一案例。为青年干部健康成长搭平台,通过选派挂职、外出学习、推荐重用、人才引进等方式不断激发干部活力。深化镇校合作,加强劳务品牌建设,引导部分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强化外引补短板。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双招双引”“两化一推”,先后引进建华纺织、泰力电子、罗坊服饰等一批中小企业落户苗集。截至目前,全镇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家,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MAP中化现代农业、林海生态、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食用菌协会等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入驻苗集工作。
聚力文化振兴,推进乡村和谐发展。坚持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治理,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向善治迈进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搭建乡村文化传承载体。深挖苗集淮河文化精髓,深入推进红灯舞、大鼓书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农耕文化,留住乡愁、传递乡情、守住“根”。就地改造前进村老民居为红色革命教育传承基地,农耕文化陈列馆,引来各地群众参观,忆苦思甜。二是搭建乡风文明培育载体。倡导文明新风,开展移风易俗。打造高标准综合文化站1个,文化广场55个,乡村大舞台19个,农家书屋12个,全面开展农民科学素质竞赛。推选县级以上好人22人,“苗集好人”159人。苗集镇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三是搭建乡村治理服务载体。组建“五老”宣讲队、五老法治诊所、村嫂议事会、小候鸟工作室、志愿服务队,创新开展1+12+N组织动员、三级联防联控、四级网格、四会一约、智慧村里、星级评价等乡村治理路径。2021年1-9月农村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0%。苗集镇入围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镇。
聚力生态振兴,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坚持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一是开展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排放、固体废弃物、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综合治理,组建保洁队14支;秸秆回收集中收储点8个,收储率达95%以上;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二是提升乡村颜值。以爱国卫生运动为抓手,全面实施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坚持“以线促点、以点带面、以面连线”,深入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提升。三是强化示范带动。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危房改造73户,改厕1852户,建设“四小园”6.6万平方米。评选“美丽庭院”260个、“清洁文明户”1.1万户。建设美丽集镇1个,美丽乡村8个。四是建设生态强镇。深入实施林业增绿增效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行动。全镇森林总面积2.8万亩,森林覆盖率27.6%,农田林网建网率90%以上。2017年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城镇”。
聚力组织振兴,推进乡村引领发展。坚持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第一工程”,夯实基层党组织根基,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一是健全振兴衔接机制。学习借鉴脱贫攻坚领导体制机制的优势,及时调整镇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整合人员力量,充实配强乡村振兴工作站,构建权责清晰、分工负责、落实有力的领导体制。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全面压实镇村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组建乡村振兴专门机构,将原扶贫工作站重组为乡村振兴工作站,并于9月中旬挂牌。二是建强基层党组织。“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以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抓手,持续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注重从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种养大户、乡贤能人、后备干部中选拔任用干部,推动实现村干部提质增效。实施头雁工程,村“两委”实现“一肩挑”全覆盖。三是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组建1+12+N组织动员体系,建立村、庄、户三级网格1314个,群众议事群153个,实现“阳光村务”、“智慧村里”、三有一网、小微权力“一点通”全覆盖,健全民主议事协商制度,引导村民管好办好村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