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色古香的盘子,一只松鼠俏然立于盘中,旁边散落着两颗松果,不说破的话,谁也想不到这些竟是由食材制作的。
日前,在2021年全国餐饮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市职技校莫建斌老师凭借作品《鼠趣》《鲜肉中包》在中式面点赛项中荣获特金奖,并报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准后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若能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这项最高荣誉,对莫建斌来说将是最大的肯定。
“厉兵秣马”备赛,一个月体重掉5斤
“将面皮擀平,再不断进行折叠,擀平、折叠,反复循环3次,使面点具备层次感。”采访当天,莫建斌在现场重新制作了比赛菜肴《鼠趣》,一团团面团,在他的妙手捏制下,逐渐呈现出松鼠的雏形。平平无奇的面团,经过包裹折叠油炸,酥皮层层炸开,恰如松鼠蓬松的大尾巴。
短短半个小时,两只松鼠新鲜出炉,令人爱不释手。“制作面点是一个细致活。”熟能生巧的背后是反反复复的练习。为了参加这次全国赛,从原材料的选择、产品的设计制作到最后的成型,莫建斌足足准备了一个月。只要一有时间,莫建斌就钻到实训室练习。回到家里,莫建斌又跑进厨房制作,训练后接着复习理论知识,凌晨的夜,是他这一个月来最常见的景色。“记得那段时间常做包子,刚开始女儿还比较欣喜,后来大家都吃厌了,把冰箱塞得满满当当。”高强度的训练下,莫建斌消瘦了许多,仅一个月,体重就掉了5斤。
对他而言,技术早已不是菜品的难点,怎样把菜品做得有新意才是他的思考方向。相比之前的松鼠作品,这一回制作的松鼠颜色更加丰富,使用了棕色和白色两种颜色,更显活泼。今年,在摆盘上,莫建斌也费了不少心思,光是盘子的设计就花了两天。“这次摆盘的灵感还是来自于女儿的风景画。”莫建斌还别出心裁地在盘子上面加了一首古诗《初春幽居》。
事实上,《鼠趣》已经是莫建斌开发的第四代松鼠作品,从样貌到制作方法,莫建斌不断钻研升级。他认为,比赛要创新,就要做到人无我有,像酥这类点心,最高境界要做到逼真。动物类造型难度更大,如果别的选手选择做植物类的造型,那就考虑做动物类的造型,如果别人开始做动物造型的,他就在考虑提高难度,把动物的形态加上去,看起来更加俏趣生动。“我们在平时制作的时候,就会搜集易出错的问题,也会观察学生们的制作难点。通过不断的学习、钻研,我对面点的制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之前,大家都是将面团擀成薄薄的一片,再进行捏合,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炸出来的松鼠容易起皮。发现这一情况的莫建斌开始思考如何让松鼠的制作变得尽善尽美,在尝试过各种材料后,他灵机一动,想到了小时候包在糖上的糯米纸。“这种糯米纸起到了很好的粘合作用,而且一经油炸,就会消失,让松鼠宛若天成。”
除了改善配方,莫建斌还会制作各种各样的模具,每一道面点,都有专属的模具。这次制作中,莫建斌也拿出了许多奇形怪状的道具。指着其中的一个模具,莫建斌介绍道,这是用来制作松鼠的耳朵和尾巴,只见他将模具往面团上轻轻一按,松鼠的尾巴和耳朵便脱落下来。利用模具,莫建斌的制作时间缩短了,而且成功率也大大提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作品。这些模具也经过了多次升级,从起初的易拉罐到现在能借助3D打印技术开发模具。莫建斌说,准备把这些开发出来的模具申请专利。
虚心求学,补足每个短板
有人梦想当科学家,有人梦想当老师,莫建斌从小的梦想就是当厨师。从小,莫建斌就对烹饪情有独钟。中考结束后,本可以就读箬横中学的他毅然选择了市职技校烹饪专业。2003年,莫建斌考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毕业后进入浙江西子宾馆担任面点师。浙江西子宾馆位于杭州南山路雷峰塔附近,经常接待贵宾,对面点师的工作要求非常严格,莫建斌在此接受了锻炼。2010年,因市职技校烹饪专业一位老教师退休,学校面向社会招聘面点老师,莫建斌在老师的邀请下,回家乡发展,于当年11月顺利考入母校,担任专职面点老师。
这位推荐莫建斌回母校的老师叫陈志云,是莫建斌高中时期的烹饪老师。提起莫建斌,陈志云的嘴里满是溢美之词。“他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学习很是勤奋,那会儿他的高考复习用书都被翻烂了。”
进入学校,莫建斌也一直保持着虚心学习的态度,总能看到他向其他老师请教的身影。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莫建斌和同事们经常到外面“取经”。2012年,在浙江省学生技能大赛中,由于学生们制作的包子擀纹较小,分布不均匀,最后获得了三等奖。比赛结束后,莫建斌和学生们参观了其他学校的作品,发现了自己的短板。“短板必须攻破,不能让它遗留下去。”观察之后,莫建斌下定决心,选定一所培训机构,自费去培训一周。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培训让莫建斌进一步提升了操作能力,从而带动了学生菜品质量的提升。
勤耕不辍的努力让莫建斌收获颇丰,2012年,他主编的《中式面点制作》一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7月,市教育局命名莫建斌技师(名师)工作室。2014年11月,台州市教育局命名莫建斌技能大师工作室。2017年,市人社局命名温岭市莫建斌技能大师工作室……这几个工作室,莫建斌都是领衔人。毫不为过地说,初入教坛的5年内,学校几乎成为了莫建斌的家,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之中。
精益求精,五年师生共12人次获全国金奖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比赛是提升教学能力的第一途径。“让学生听自己的话,必须展现自己的能力。”进校的第一年,莫建斌就积极参加各项比赛,他代表学校参加台州市烹饪技能大赛,并获得面点项目第一名,同年10月荣获浙江省烹饪技能比赛面点项目特金奖。
比赛的背后,是他坚持不懈的练习。“竞赛,考验的是我们的技能水平,也考验我们的临场发挥水平。”要达到这么严格的标准,非下苦功夫不可。实训室几乎成了莫建斌的驻扎地,只要没有课,从早上8时到晚上8时,他都泡在实训室里和学生一同训练。遇到夏天,封闭的实训室,对着一个大锅炉,不过一会儿,工作服整个湿透了。要是遇到比赛,训练的时间还要延长。一天下来,实训室里的垃圾桶被他和学生制作残留的厨余垃圾塞得满满的。这种苦累,对莫建斌而言,早已习以为常。“人生之路是没有捷径的,有付出了肯定有回报。” 这句座右铭时刻鞭策着他一路前行。
受到莫建斌的影响,他的学生也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训室里训练能耐得住寂寞,在赛场上总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莫建斌指导培养的学生,逐渐在台州、省、全国乃至国际比赛中频频亮相,频频获奖,2016年至2021年,师生们获得全国赛金奖12人次、省级金奖35人次,张张奖状的诞生也带火了市职技校的烹饪专业,专业从原来的2个班扩招到5个班,市职技校烹饪专业的快速崛起,与莫建斌的无私奉献密不可分。
这些耀眼成绩的背后,倾注了莫建斌及其工作室同仁的大量心血。“没有莫老师,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市职技校教师阮斌杰说。阮斌杰是莫建斌带的第一届学生。“不管是什么比赛,莫老师都会陪着我们一起训练,手把手教学示范。碰到难点与关键点,只要不解决问题就不会离开实训室的,实训室里关灯最迟的肯定是我们这个团队。看到老师这么辛苦,我们的积极性更高了。”
一个普普通通的面团,经人们的雕琢、切捏、搓揉,变成了团、圆、包、糕、酥……这时,它蜕变成面点。从面团到面点,从一般的面点到别出心裁、精巧雅致的高级面点,这是面粉的变化历程。同样,从普通的中职学校学生,到知名宾馆的面点厨师,再到中职学校的年轻教师,最后成长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中国烹饪名师”“台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莫建斌也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接下来,我的目标就是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让他们带领温岭的烹饪专业继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