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文化创意 > 文字新闻
若传统文化仅仅是空壳 传承与发展便无从谈起
发布时间:2018-10-22  来源:文汇  

  传统文化不是静态的文化化石,而是动态的观念之流。在各类思潮喧嚷并进、科学技术迭出不穷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又该如何实现创新传播,焕发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近日,在由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历史文化研究室等主办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创新发展论坛”上,相关科研院所专家和文化产业界人士认为,文化产业化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起来”的重要途径,在实现文化与新型传播媒介的深度融合之余,不能忽略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与改造。

  在文化与产业间架起桥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孙晓提出,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起来,核心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产业化、市场化是“活起来”的重要途径。 “让文化‘活起来’不能光喊口号,要对传统文化做系统梳理,利用文化产业的优势对传统文化做形象化展示和市场对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循环互补。” “长期以来,文化与产业之间横亘着一条鸿沟。”孙晓说道,“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文化与商业是泾渭分明的,但其实传统文化 ‘活起来’需要商业的助推,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文化与商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与一些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历史起点低,发展相对滞后,这背后有着体制、技术、观念方面的原因。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机关党委副书记、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董兆祥认为,应该重视社会机构与民间力量在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他组织相关团队开发“中华历史文化大观园”工程,邀请了近200多位专家学者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梳理,编制了涵盖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的 “中华历史文化大观园”,并借助 VR、AR、全息技术将传统文化数据做可视化呈现,“变文字为形象,变呆板为鲜活”。

  存续和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核才是根本

  从穿越文学到玄幻文学、宫斗文学以及由此衍生的热门网络剧、网络电影、大IP影视等,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其中强势出镜,大有升温之势。可在红火的表象之下,也有人指出,一些穿越、玄幻文学,只是袭取历史背景的外壳,将职场文化变为宫斗戏和官场小说,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梳理与细致挖掘,若传统文化仅成为商业包装的噱头与空壳,传承与发展便无从谈起。

  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汉国指出,传统文化得到活态传承的前提是批判性梳理: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推进文化产业开发时抓住重点,去粗取精。”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影像教研室主任吴琼也认为,无论借助何种传播形式,存续和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核才是根本,对传统文化的潜心研习必不可少。

  “我做过大量的历史纪录片。”吴琼说道, “后来发现没有深厚的历史研究,做出来的片子经不起推敲。为此,我从学习编导又跳到研习历史,专门腾出时间接受专业历史知识的训练。”吴琼认为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密不可分: “只有真正研究了中华文化的根源和基因,不流于肤浅与表面,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才不至于后劲不足。”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索晓玲则分析了以传统文化为素材的一些动漫作品,指出内容与形式间应主次分明。她认为上世纪80年代的国产动画片之所以能取得辉煌,诞生了诸如 《三个和尚》等享誉国内外的优秀动画片,关键在于对神话传说和民间寓言的细致挖掘,在遵循其精神内核的前提下进行了创造性改编。

  “动画作品的改编首先要尊重传统故事的本来寓意和涵义,不能做无谓的演绎。”索晓玲说道, “此外也要注意传播媒介的特殊性,用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视听语言去呈现传统故事,避免生硬说教,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真正走入观众心中。”

上一条:31省区市:一周经济最亮点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