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徐汇区 > 文字新闻
虹梅街道发布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品牌“虹观”
发布时间:2021-09-26  来源:东方网  发布开发区:张江高新区徐汇园

  9月25日下午,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正式发布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品牌--“虹观”。“虹观”是宏观的谐音。“虹”代表虹梅街道,“观”就是“看”,虹梅街道旨在打造一个“虹梅人立足上海看世界”的品牌,以虹梅之眼,以小见大,关注上海乃至世界的变化。当天,还举行了“虹观”首讲“虹观 远见”外籍友人演讲活动,将话筒传递给与虹梅结缘的外国友人,聆听他们生活在上海,生活在虹梅的经历和故事,传达他们对上海乃至中国的看法。

  此次“虹观 远见”活动共邀请六位嘉宾,分别来自法国、瑞士、日本、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在虹梅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尽管有的是刚来沪6个月的“新上海人”,有些已然是来沪十余年的“老上海”,但他们都是虹梅进步、上海发展、中国腾飞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来自印度的Arun对上海最大的印象是上海赋予他和他的家人的“安全感”。Arun透露说,有几次自己出门散步时,忘了锁门,但依然很安全,原来这就是中国人老话讲的“夜不闭户”。后来他才得知这得益于上海公共安全网的建设。

  “安全感”不仅体现在城市建设之上,同时还包括这座城市的人民的健康生活态度和理念。对于这一点,来自瑞士的医疗行业从业者Alex的感受颇为强烈。他认为上海人民有很多自己的生活理念,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同时重视日常体检和健身,具有极强的健康意识。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这座城市所赋予的“安全感”还体现在疫苗接种之上。上海的防疫政策和人民的自觉防护使得来自法国的李艺明感到“很安全”。他也去医院自愿接种了疫苗,为筑牢疫情安全防线添砖加瓦。

  丸山先生如今已拿到中国永久居留身份,他在中国已经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他坦言“我和很多上了年纪的中国人感受一样,在中国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从最初的外汇券,到现在的二维码,丸山先生是中国改革开放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KHChung也有同样的感受。他第一次来到上海出差是十几年前,那时的浦东机场只有一座航站楼,所以上海留给他的第一印象是“拥挤”。而当他2017年再度踏上上海这片土地时,浦东航站楼已经从1个变成了2个,虹桥火车站和机场也实现了快速连接。在他看来,这些年上海的发展称得上是日新月异。

  具有法国和塞内加尔双重国籍的Sidy与漕河泾开发区有着不解之缘。他自小在北京成长,后来回到祖国,在2006年重返中国,选择在上海工作,他工作的第一站就是漕河泾开发区。之后虽有工作变动,但他始终密切关注着漕河泾的发展变迁,位于长兴园的凯爱瑞大楼便是出自他的手笔。多年来在中国各个城市的工作经历,也让他切实感受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之迅猛。

  “远亲不如近邻”是刚来上海6个月的法国人李艺明学到的第一个成语。虽然曾在法国学习过2年的中文,但是否能与中国人无障碍沟通,这位“新上海人”依旧感到心里没底。邻居的热情好客使得他彻底打消了顾虑。在学习汉语的道路上,邻居成为了他最好的老师。不仅教他阅读汉字,还经常邀约他到家中作客吃饭,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中国式的温暖。

  和李艺明一样,Alex从瑞士初来乍到中国时,选择云南作为旅游的第一站。说着夹生的中文,却神奇般地与当地人沟通“无障碍”。旅游结束了,他来到上海作为事业开始的地方。没多久,他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因为无论是年逾古稀但依旧身材结实的上海“爷叔”,还是愿意脚踏实地并仰望星空的上海“小囡”,都展现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活动尾声,秋海堂文化艺术中心的徐宏斌老师向6位外国友人赠送书法作品,并启动“外籍人士书画社”项目,为虹梅的外籍人士提供书法精品课程,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据了解,虹梅街道构建“1+13+X”新时代文明实践格局,未来将持续推出“虹观?新声”“虹观?花语”等内容,为“虹梅人”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上一条:2021年高校院所服务苏北五市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在我区成功举办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