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以中资并购为主题的论坛,到今年已在上海召开第三届,为中国海外并购由顶点的“狂热”到回归理性提供了一个观察点。
“2016年我们办第一届论坛的时候,大家都非常乐观,不过去年嘉宾们之间出现了一些分歧,不知今年大家对明年有何展望?”在第三届中国企业并购论坛上,主持人向参与讨论的嘉宾抛出了上述问题。
尽管四位嘉宾中直言看法悲观的只有一位,但嘉宾纷纷分析了中资跨境并购所处的复杂局面。
在2016年创出历史高峰后,中国海外并购活动进入了“压力期”,可以说受到了内外监管“三明治式”的挤压。第一波压力来自于自2016年底以来境内收紧对外投资监管,第二波压力来自于美国,自2017年以来,美国监管对外商投资的国家安全审查趋严,强化国家安全审查主体部门即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权限的法案(FIRRMA)于今年8月通过。
而就在10月10日,CFIUS的主管部门美国财政部发布了FIRRMA(《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试点计划的暂行规定,进一步收紧。
美新规落地27行业面临审查
据伟凯律师事务所10月17日发布的评论称,该暂行规定主要涉及两个变化,一是扩大CFIUS的管辖范围,以覆盖例如关键科技行业下细分的非控制类及非被动投资;二是对于试点计划覆盖到的行业内关键技术的交易,新增简易强制申报程序,必须在交易预期完成日期的45天前先提交一份不超过5页的关于交易基本信息的声明。如果未能提交,那么将面临最高相当于交易金额的罚款。
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信息显示,试点计划覆盖了27个行业,包括飞机制造、飞机引擎和零部件制造、电脑存储设备、广播电视和无线通信设备以及生物技术研发、半导体和相关设备制造等等。
上述试点计划定于11月10日启动。美国财政部在声明中称,CFIUS在制定最终规定时将采纳公众对暂行规定的意见。另外CFIUS正起草FIRRMA法案细则,该法案将于2020年2月起全面实施。
“过去的一年内我们的中国客户都在问CFIUS的问题,其实大家都很谨慎,比如芯片行业,一年前就知道不能做。CFIUS一直是一个比较黑箱操作的机构,近期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是将局面进一步明朗化了,8月时通过扩大CFIUS权限的相关法案,去掉了此前讨论稿里面一些很激进的安排和措施。美国财政部10月10日发布了暂行法规,将一些包括高科技行业在内的作为试点,外资对这些行业的非控制性投资面临强制性申报。” 美国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并购业务部合伙人陈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尽管中资仍然对美国标的拥有很高的兴趣,但纷纷采取了观望的姿态。
“坦白说,现在很多中国买家对美国标的非常谨慎,不过因为美国还是有很多好标的,所以他们的态度是尽调可以做,也愿意和标的公司的管理层见面,不过今年签约就真的有点困难。尤其是因为CFIUS的审查,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瑞银亚洲并购部主管卢穗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来源于美国荣鼎咨询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额高达600亿美元,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下跌至了430亿美元,而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20日)的规模则大幅缩水至了18亿美元。
“下半年可能会更少,10月10日的规定出台之后,可能很少有中国企业愿意近期去趟浑水,申报了估计也很难通过,何苦去花这个冤枉钱呢?” 法国欧瑞泽基金董事总经理兼亚太中国区总裁陈永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一位供职于A股上市公司旗下投资公司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目前美国的项目都被搁置了,之前还看过美国的半导体项目,“近期应该不会对美国项目投入精力了,目前主要看欧洲,刚在三月份交割了一个意大利项目。”该人士称。
不过据了解,仍有中国买家寻求并购美国标的的可行之策,提前聘请美国的法律顾问考虑对策,包括考虑剥离美国资产或是在设计交易架构时,将美国资产/业务进行隔离。
中国买家看向北欧、东欧等新市场
一段时间以来,在美国监管环境趋严之下,有中国投资者表示看向欧洲乃至其他非传统市场。
“我们经常在竞标过程中遭遇中国对手,可以说一个项目的第一轮竞标中十个竞标者有一半是中国背景的。” 陈永岚透露道。
“但我们也可以和中国对手成为合作伙伴,如果大家都进第二轮竞标了,标的物有较强的中国元素,也就是在中国有巨大的业务扩展潜力的,会考虑邀请国内的战略投资者,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基金,来做一个小股东,大家以财团形式进行并购,这个趋势目前还是挺强的。”陈永岚说。
根据普华永道此前发布的上半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中期回顾与前瞻报告显示,自2016年上半年起的三个半年中国大陆企业对欧洲并购的规模在300亿美元左右,到了2017年下半年下跌至了100亿美元左右,但到了2018年上半年又恢复至了250亿美元左右。
而其中德国是欧盟内接受中国投资的一大目的地。“我的一些德国朋友讲,现在在德国的各种工业展会上,来得最多的外国人就是中国人,他们会拉拉德国公司员工的衣角说,‘你要不要把公司卖给我?’”一位国内私募股权人士在第三届中国企业并购论坛上表示。
但欧盟亦有升级对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的趋势。德国政府正考虑年内将当前非欧盟公司对德国公司的股权收购的须申报门槛25%进一步下调至15%,有必要密切关注国防、基建和IT领域重要投资。
此外英国也正在酝酿类似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框架,有迹象显示越来越多中国买家正在非传统市场寻找标的物。
9月12日,安踏公告披露连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方源资本,已向芬兰上市公司Amer Sports发出无约束力的初步收购意向,按每股 40欧元的价格,以现金方式收购该公司全部股份。安踏又于10月11日公告披露董事会确认,已与Amer Sports、方源资本及其各自的顾问展开若干讨论,旨在探讨是否存有开展正式流程的基础,以促使或进行收购。
“最近一个趋势是中国买家在寻找标的的地域分布方面越来越分散,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看一些传统的欧洲国家,比如说英国、德国和意大利,但是其实这几个传统市场的好资产都卖得七七八八了,最近一两个月以来,我们看到很多投资人在看北欧,还有家电公司在看东欧比如说斯洛文尼亚的家电公司标的。” 卢穗诚说。
据汤森路透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披露的中国对北欧地区的并购规模为9亿美元左右,而这一数字在今年以来,增长到了71.6亿美元。
“很多客户找我们看北欧的项目,但其实一直以来都有,但标的行业的分布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前我们更多是看技术能源、基础设施、电力等行业。现在看汽车行业,包括北欧的一些上市公司看得也挺多的。”陈力说。
“德国有一个和CFIUS类似的审查框架了,英国也正在酝酿当中,但是像北欧、东欧这些市场可能现在还没有一个类似的框架,所以存在一个窗口期。就看这一两个月,一大批人去看看北欧的标的,可能这个窗口收窄以后,就会要再找其他的国家。” 卢穗诚说。
2019年关键词:分散化、复杂化
对于欧洲监管的趋紧,有业内人士认为应该不会达到美国的程度。
“欧洲目前对中国的并购还是开放的心态,虽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收紧的趋势,但还是在正常的商业范畴内,没有上升到政治层面,对于欧洲我是谨慎乐观的。 第二,欧洲政策的制定出台往往流程较久,总是存在一定的窗口期,对中国企业来说,思考如何跟欧洲理性的合作,把两个市场作为整体的战略来考虑,这是一个乐观的趋势。”陈永岚说。
有业内人士表示,就2019年市场前景来说,关键词可能是分散化和复杂化。
中金中国跨境并购业务负责人安国邦认为,在监管变化的环境中,交易的复杂性越来越高,需要更为有创意的方式来架构交易,比如以财团架构方式。对于境外并购目的地来说,将看到更为分散化的趋势,他观察到了中国和中亚、俄罗斯以及日本之间的交易兴趣呈现出上涨态势。
“我的看法比较悲观,很难短期内再看到50亿美元规模的交易了,在私营企业领域,来看看中国的资本分布:在科技领域存在大量的资金,而在科技领域之外比如工业方面,很多行业都处于压力之下,利润很低,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很难筹集资金进行海外并购。”摩根士丹利亚太并购主管Frank Jin在上述论坛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