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持续加大民生领域和民生项目的投入力度,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保障和促进民生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1~7月份,全市民生支出598.45亿元,高质高效推进31项民生工程实施,惠及全市超900万群众,涉及教育、卫生、住房、农村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正不断为百姓幸福“加码”,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民生保障。
“高龄产妇检查比较频繁,我还患有妊娠糖尿病,不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省级大医院来的专家坐诊,日常检查报告有家庭医生及时解答,真是太方便了。”蜀山区笔架山街道居民郭冬梅高兴地说。
据介绍,笔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托管运营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该院每周都会安排心血管科、内分泌科、脑病科、呼吸内科、针灸康复科、急诊科(全科)、风湿科、儿科、妇产科等30余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到社区坐诊,通过专家资源的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忠志介绍,如果在中心首诊患者需要转诊的,可方便转至省中医院,并提供优先接诊、检查、住院等服务;在省中医院治疗达到恢复期和稳定期的患者,也可转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治疗和康复。他说:“双方共建的医联体最大的优点就是系统一体化,一张就诊卡既可以在总院使用,也可以在卫生服务中心使用。同时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可有效避免重复检查。”
“最近一年来我们小区的变化真不小!卫生整洁了,车位规范了,道路通畅了,连绿化都上了一个档次。而且,我们楼栋已经安装了电梯,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了。”家住蜀山区西园街道名君家园小区的66岁居民曾芳霞说。
名君家园小区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1218位常住居民中有568人年龄超过60岁,占到将近一半。“之前上下楼都喘气,除了必要的生活采购和日常锻炼,都很少出门。”曾芳霞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小区实行改造,其所在的楼栋加装了崭新的电梯,很快就可以享受到电梯“上上下下”的福利。
为了让老年人不再“上楼愁”,2019~2021年,我市连续三年将加装电梯工作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名君家园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同步加装电梯12部,总投资约1460万元,其中政府投资860万元,居民共同承担600万元。
同时,我市还利用“商改租”政策推动租赁住房项目。2019年年底,我市对市区国有住房租赁资源进行整合,原属各区的9家国有住房租赁企业组建成立市级国有房屋租赁公司——合房公司。
此外,我市还对新落户的人才发放租房补贴,市区两级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新来肥就业且无房的博士、硕士、本科及大专高职毕业生,3年内,分别按照2万元、1.5万元、1万元和0.6万元/年的标准,发放住房租赁补贴。
“公办幼儿园不仅师资稳定,收费也比较合理!”庐阳区双岗幼儿园教育集团逍然居分园幼儿家长代程程说。代程程和爱人均来自皖北,目前在合肥打工。来合肥之前,他们担心孩子在合肥的入园问题,但这个顾虑很快就被打消了。
作为全省学前教育先进区,庐阳区为破解学前教育瓶颈问题,通过项目带动、加大资金供给、创新办园等形式,大力提升公办率和普惠率,依托优质的教育资源基础,持续增加优质资源供给。
2020年以来,该区全年新建改扩建10所公办幼儿园,新认定15所普惠性幼儿园,新增学位超5000个,学前教育投入占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比例达17.20%。
截至2021年7月,该区共有幼儿园101所,其中,公办性质园47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7所,民办幼儿园7所,普惠率为86.3%。
在包河区方兴社区服务中心二楼老年人综合托养中心,71岁的退休教师黄继英正在跟大家开心地玩着编织。“每天把孙子送到幼儿园后,我就跟着大伙在这里玩游戏、做操,饿了就在食堂吃饭,累了就坐按摩椅解乏,头发长了可以在这里理发,有烦心事还可以跟大伙聊聊天……在这里我感觉生活很有意义,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近年来,包河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紧盯民生服务短板,做好顶层设计,创新推出民生工程“1+8+N”管养新模式。即统一规划建设一批社区“两级中心”(社区中心和睦邻中心),将农村基层党建与服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场馆开放、残疾人托养、农家书屋、学前教育促进工程、群众体育设施建设、社区老少活动家园等8项民生工程有效整合“嵌入”。
“打造这样集民生公共服务、行政服务、志愿服务、市场化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既实现了社区民生服务设施的全覆盖、高标准,还可以提供一体化、人性化、差异化、便利化的社区民生服务。”省人大代表、省级民生工程监督员张文艳表示,这种新模式真正走出了一条民生工程建设、服务、管养的新路子,较好地解决了民生工程“怎么建”“怎样用”“如何养”三大难题,破解了长期困扰基层的民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