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人工动手,系统自动识别和动作,关闭80%公共走道照明,和无人的非办公区域照明、空调,园区负荷一下子下降了47% !”8月25日,人工智能产业园运营负责人陶靓,为园区内正在“工作”的低碳数智运营平台点赞。
8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借助这套低碳数智运营平台,人工智能产业园参与了供电负荷需求侧响应实战演练,在满足园区基本用电需求的条件下,一键实现用电负荷下降近一半。
这标志着由国网杭州滨江供电分公司主导,杭州首个轻量级改造低碳数智园区正式投运。
据区政府编制的碳达峰路线图显示,楼宇建筑能效占了减排路径贡献比例的62.96%,且园区内小微企业较多,用电负荷复杂,存在碳排来源不清晰、碳减排路径不明确、园区和楼宇碳排无统一核算标准等问题。
如何改变产业园电能消耗高、用电管理难的现状?这也成了滨江区建设碳中和示范区前进道路上的关键一环。
为此,由全国劳模、国网杭州滨江供电分公司创新发展部主任徐川子领衔,一支绿色能源服务创新团队逐一调研了政府、供电企业、园区、企业四方需求,推出打造低碳数智园区项目。
不同于传统园区节能改造工程的投入大、工期长等特点,该团队采用轻量级改造方案,聚焦基于空间精细化管控的节能降耗,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园区用能进行低碳升级。
以人工智能产业园为试点,在硬件上,对网络、感知、计量、控制四类设施进行改造,实现园区用能设备的数据全采集,远程全控制。在软件上,以编码技术对园区每一个空间、每一个设备进行ID赋值,制定相应的能耗自动管理策略,并重点研发一套低碳数智运营平台。
该平台以“滨”“和”“碳”“电”四大模块,覆盖园区公摊能耗管理,国家用能政策传导,物业水、电、气一站式服务,监测园区单个空间用能情况,自动巡检配电房和电瓶车集中充电点等功能,打造了“一平台全览全控”,政府、供电企业、园区、企业四方共赢的园区低碳数智用能模式。
以参与本次改造的人工智能产业园C幢为例,今年6月至今,通过平台策略化管控,共执行空调调温策略1130次,空间无人关闭空调策略218次,节省物业人员1440人小时,整体能耗下降32%。
轻量级低碳数智园区改造前景广阔,仅就滨江全域而言,约有18.6万千瓦负荷可一键实现调节,容量约相当于2个110千伏变电站的负荷产能,可节省电网基础投资2至3亿元,节约区规划用地12.8亩。
“轻量级改造投资少、影响小。仅2周,我们就完成了相关硬件的改造,整个过程既不影响建筑结构和装修,也不影响企业员工正常工作。改造完成后园区整体节能效果可达到20%以上,负荷调控能力达30%以上。”
徐川子介绍道,下阶段,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还将从公共机构和产业园区两方面着手,继续对滨江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下辖建筑、政府自持公共建筑、其他公共建筑进行改造,并在滨江区其他成熟产业园区进行市场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