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物品安全是“外防输入”“人物同防”的重要一环。它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中间经过了哪些地方,过程中一切安全吗?为防止进口物品“中招”,合肥市多措并举,强化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全力守好疫情防控底线。
集中监管仓防守“第一关”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工作机制,今年年初,合肥正式启用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
凡是从市域外购进的进口冷链食品,经营单位必须在进口冷链食品到达前24小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备。到达后,进入集中监管仓,进行二次核酸检测及消毒,集中监管仓也是进口冷链食品进入合肥的首站。
那么,从进入到离场,进口冷链食品如何闯关?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肥东县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这也是全市吞吐量最大的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由大货车运载进入仓库,需闯‘三关’才能出仓。”肥东县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相关负责人说。
第一关,报备查验。进入园区大门前,车身外体须全面消毒。环境消杀完毕后,查验四证、包装,手续齐全方可进入。第二关,检测入库。进入采样检测区,进行核酸检测,批批覆盖、应检尽检。采样检测完毕后,在等待区等待,核酸检测没有任何问题,再进行全面消毒,送进冷冻库专区暂存。第三关,赋码出仓。工作人员将“四证”和出仓证明等信息录入安徽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平台赋予了进口冷链食品二维码,相当于“身份证”,如此方可出仓。
“在整个过程中,驾驶人员须扫码、测温,且不允许下车,由专业人员进行装卸、采样检测。”该负责人介绍道,“目前,全市已建立12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
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
“在上市销售过程中,进口冷链食品也必须专区专柜销售,消费者在购买时也要进行实名登记。”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就实现了进口冷链食品购、销、存、运等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
为保障“入口安全”,我市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以食品生产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大型餐饮等为重点场所,强化进口冷链食品在流通运输、仓储、加工销售、检测和消毒等各个环节的管控,开展全覆盖、无缝隙、不间断的执法检查。
同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全市冷冻库监管档案,纳入从事冷链食品加工、经营、贮存的自建自备冷库1921家,实行全面排查、动态管理。督促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举措。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严把市场输入关口,实行“进货报备”“专区存储、专柜销售”“实名登记”“平台追溯”“集中监管仓”等一系列防控措施,累计完成冷链食品注册企业3648家,追溯系统平台登记进口冷链食品台账信息36110条,共报备进口冷链食品1.75万吨,努力守好进口冷链食品安全底线。
建立台账,做到可溯源、可追踪
对于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及货物输入风险,合肥同样全力防范。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我市成立非冷链监管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形成合力,强化督导检查,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四方责任”。
根据规定,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及货物,由进口企业及货主单位在属地指导下,按照规定落实防控要求,执行提前24小时报备制度,并做好货物的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工作,建立检测和消毒台账,做到可溯源、可追踪。
截至8月20日,市商务局牵头市非冷链监管组成员单位,先后赴重点区域及口岸作业单位开展12次联合督查,还分成7个片区开展进口企业指导工作,累计指导进口企业310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