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月18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已由市政府印发。《规划》提出,通过多种措施,到2025年,上海的大气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其中PM2.5年均浓度稳定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AQI)优良率稳定在85%左右。
《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生态服务功能稳定恢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
其中,大气环境质量全面达标,部分指标优于国家一级标准,PM2.5年均浓度稳定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AQI优良率稳定在85%左右。水环境功能区基本达标,具体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或好于III类,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达到60%以上。碳排放总量确保达峰,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并完成国家要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稳定在14%左右。受污染耕地、地块安全利用率持续提升,达到95%以上。污染治理水平、各类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具体是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持续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1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
市生态环境局介绍,“十四五”时期,上海的污染治理进入新阶段,需要更加注重多领域绿色转型发展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为实现总体目标,《规划》共安排了四大板块、27类任务措施。
这些任务措施包括:持续推动能源、工业、交通和农业“四大结构”调整,广泛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打造公交优先、慢行友好的客运体系,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提升铁路、水路货运比重,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不低于52%;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力争全市公交汽车、巡游出租车、邮政用车、环卫车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等新增或更新全部选用新能源车。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体系建设,高标准建设一体化示范区、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和五个新城等一批绿色发展新高地。
持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加强河湖治理和生态修复。
稳步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协同推进PM2.5和臭氧控制,深化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持续推进餐饮油烟、扬尘等社会源整治。
加强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海,加强河口及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强化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崇明东滩等自然保护地建设,聚焦长江口、杭州湾北岸、黄浦江上游等重点区域,加强湿地培育、保育和生态修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