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皖浙闽赣四省通衢,既是加速崛起的中部成员,又是中国最富庶的长三角南翼门户,还是“一带一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随着高铁时代全面来临、交通能级持续提升,黄山市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站在“十四五”新起点,黄山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砥砺奋进,加速崛起。
“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再行六七里,八九十人推。”这是改革开放前徽州地区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当时,全地区达到二级标准的公路仅有30多公里,主要对外公路路龄均在50年以上。由于路况差、行车难、对外联系不便,很长一段时期,黄山总被贴上“偏居一隅的山区小城”的标签。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如今黄山的交通面貌已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尤其是以高铁、高速为主干的大交通加速突破。已经建成徽杭、合铜黄、黄塔桃、绩黄、黄祁5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长三角发达地区平均水平。建成运行合福高铁、杭黄铁路,分别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正在建设的昌景黄铁路,向南对接珠三角地区,池黄铁路对接中部兄弟市并向西进入武汉、重庆等西部腹地。目前,全市建成、在建和规划高铁10条、高速10条,一个四通八达、综合立体、快速便捷的现代交通网已经铺就,驱动黄山跨入一个新的发展时空。
黄山地处皖浙闽赣四省通衢,既是加速崛起的中部成员,又是中国最富庶的长三角南翼门户,还是“一带一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随着高铁时代全面来临、交通能级持续提升,黄山市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提到推动培育宁淮宣黄成长带建设,围绕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旅游装备制造、观光农业等产业分工融合,试点实施区域水源共保、跨区生态补偿等机制;深化拓展与杭州市、黄山市的文旅产业合作,共筑宁杭黄“魅力发展绿三角”。
杭州都市圈之后,南京都市圈为何也看中与黄山市的合作?有专家分析认为,宁宣黄同属吴头楚尾,是从山岳为特征的徽州文化向河谷为特征的金陵文化的渐变带,连着国际旅游城市黄山和六朝古都南京两个重量级节点,拥有博大精深的徽文化、科举文化和诸多红色纪念地,旅游、文化、生态资源十分丰富,之前因为交通开发滞后、城际联系不多,成为长三角的“盲肠”和“软肋”。随着“十四五”时期宁宣黄铁路的建设,黄山也将成为南京都市圈南下辐射对接的重要通道。
如今的黄山市,不再是偏居一隅,黄山人,更不会偏安一隅。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站在“十四五”新起点,黄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将自身发展放在新时空下去审视,加强战略性思考和谋划,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全力打造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围绕城市定位,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切实打好生态牌、文旅牌、现代服务业牌,着力构建与生态品位相匹配、相媲美的产业,促进产城融合、产城共生、产城互动,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事业兴旺,关键在人、在实干。“十四五”开局伊始,黄山市就部署实施千名干部驻企(项目)服务、千名人员体悟实训、千名人才汇聚黄山和千名干部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四千工程”,全面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大力推进“双招双引”,着力激发纵向突破的锐气、横向追赶的勇气、加速崛起的志气,营造处处争先、事事进位、人人创优的浓厚氛围,努力在区域竞争中抢占高质量发展的“C位”。
黄山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实现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走在全省前列、社会生态指标走在全国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快于长三角地区,同时展望到203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黄山市GDP增速14.6%,高于长三角三省一市,居杭州都市圈首位。黄山市,正以崛起赶超之势,一步步把美好愿景变为生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