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造就了今天的蒋巷?”几乎每一个走进蒋巷的参观者,都会从心底浮起这个疑问。
“蒋巷村在过去50多年中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关键是有一个强大的党组织,特别是有常德盛这样一个优秀带头人,他们身上源源不断迸发出来的精神追求,是创造‘蒋巷奇迹’的源头。”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方世南教授关注并研究蒋巷村和常德盛已有10年之久。在他看来,如果每个基层党组织都能够像蒋巷村一样紧贴村情善谋发展,饱含亲情善待百姓,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一定会加快在神州大地变成美好的现实。
“没有坚强的党组织,就没有蒋巷的今天”
常德盛领着记者在蒋巷村史展览馆参观时,在一幅题为集体决策的老照片前驻足许久。这是一幅开会照片,特别之处在于会场布置的口号:“聚精会神抓党建,艰苦奋斗创新业”,拍摄时间为1989年。“没有坚强的党组织,就没有蒋巷的今天。”抓党建,让蒋巷人即使面对天大的困难,也能挺直脊梁骨。
上世纪90年代初,蒋巷村刚开始搞工业时,被一个冒充“能人”的骗子折腾了一番,村里无端背上了200万元债务。这在30年前的农村可是一笔能“吓死人”的巨债。“这件事对我们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最多时有15个法院给我发来传票。有人出主意,可以搞破产,但我觉得那是利用法律来赖账,以后还怎么跟人家做生意?”流了一夜的眼泪后,常德盛选择站出来直面挫折:“我们党支部有决心、有信心打好翻身仗。我就是死,也要把蒋巷搞起来!”在随后召开的全体村民会议上,常德盛斩钉截铁的话语,让大家不再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大伙儿在常德盛的带领下,开发轻型建材等新项目来偿息还债,终于化解了危机。
党建强,首先强在带头人。蒋巷的老百姓信任党组织,是因为他们信任常德盛。当年村里统一建农民别墅,户均一套,常德盛一家四口没拿一套房,至今仍住在镇上老房子里。
2004年,苏南企业转制进入高潮,一时间,很多蒋巷人失眠了:当时的村集体企业常盛集团年产值超过10亿元,它怎么改,直接关系到村民就业和村集体利益。常德盛是董事长,按条件可以控股,但最终,他没要一点股份。“自己口袋装得满满的,那还能为蒋巷人做事吗?我一分都不要,就行得正、站得直,就可以为蒋巷做更大更多的事情。”常德盛和整个班子做了大量工作,选出4个“能人”当家,保证了企业健康发展。
几十年来,常德盛和他带领的党组织犹如“定海神针”一般,经受住一次又一次巨大的挫折和利益考验,保障了蒋巷始终走在正确的发展航向上。
“乡情工作法,关键就在一个‘情’字”
每天清晨6点起床,先绕着村子走一圈,差不多5公里,再到办公室,这是常德盛多年雷打不动的习惯。9月7日一大早,记者赶到村口等候,想当一回常书记的“小跟班”。7时许,常德盛来了,见到记者连忙打招呼,“今天来晚了,让大家久等啦!刚刚去了一家企业商量护理院项目合作的事情。”
走进生态园内没多久,种粮大户丁时云推着自行车迎面而来。“常书记,我家田里有机肥放多了,有点‘烧苗’,你快看看吧。”“小二,你不要着急。”常德盛拍着丁时云的肩膀一边安慰,一边拨通村干部电话,把工作安排了下去。
沿着田边走,看到村委会副主任王进明立在稻田里,弯腰检查稻苗生长情况,常德盛叮嘱:“明明,你注意一下,田里的堤坝要弄弄牢。”
上午10点多,又一批游客来到蒋巷。“巡村”刚回转的老常又匆匆赶到蒋巷宾馆大堂,依次跟游客们握手、打招呼,大家纷纷拉着他要求合影。
这样一圈走下来,记者都有点吃不消,但老书记习以为常。“很多事情坐在办公室里看不到,就谈不上实事求是,更没法解决,只有去现场才能了解实际情况。很多时候,问题就是在这样‘兜兜转转’中解决的。”常德盛这种独特的工作方法,被苏州市委组织部归纳成“乡情工作法”。“乡情工作法,关键就在一个‘情’字。对老百姓动真情,用深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常德盛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常书记这么忙,我们也不能懈怠,要跟得上他的步子。”村党委副书记李君每天开着电瓶车,既当驾驶员,又做解说员,接待各地游客。稍稍留心就会发现,在蒋巷的每个角落,都有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目前,蒋巷根据全村104名党员的分布、年龄、知识层面、工作岗位等情况,在原来9个党支部基础上,成立了4个行动支部,实现了“支部建在连上”。
这么多年来,蒋巷村党委一直是各级党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而常德盛本人也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培养干部要一茬接一茬打好基础”
见到“90后”蒋荫达时,这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正在田里琢磨怎么能让全村200亩良田都实现稻鳝混养。小蒋在部队是机械操作能手,去年退伍回到村里。今年初常书记提出让他去种地,蒋荫达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看着年纪越来越大的老书记,大家心里很矛盾,既舍不得他退休,又不忍心看着他继续操劳。”村里对甘心务农的蒋荫达很上心,专门为他制定了“成长方案”,安排有经验的老农“传帮带”,还让他去常熟理工学院学习电子商务。
“培养干部就像种庄稼,不能到了关键时候青黄不接,要一茬接一茬打好基础。”一批年轻人勇挑村庄发展重担,让老书记备感欣慰。这几年,常德盛越来越多地把主要精力花在培养年轻一代身上。“蒋巷要发展,最终靠大家。我一定会培养好接班人,建立一个没有常德盛也照样生机勃勃的班子和队伍,团结带领蒋巷人创造新的辉煌。”
“蒋巷在‘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基础上,提出‘精神传家’,就是要把蒋巷精神代代相传。”村委会主任蒋玉英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工作已有20年。她说,村里年轻人聚在一起时,最能引起共鸣的话题就是“要传承常书记精神,做一个像常书记那样的人,把蒋巷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1989年出生的平洁,大学毕业后选择留村工作,现在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团总支书记。她说,常书记身上体现的精神,是我们最珍贵的传家宝,一定要传承好,展示好。她和其他年轻党员一起,策划了一出舞台剧《蒋巷梦》,讲述常德盛带领蒋巷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历程。
“我们十多年前就把蒋巷村列为教学、调研基地,一批又一批干部学员从这个改革开放的鲜活标本中获益匪浅。可以说,蒋巷的发展经验早已传播到苏州大地。”苏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方伟教授说,以常德盛为首的坚强党组织,是新时期共产党人担当作为的“基层样本”,对当前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有着极大的示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