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热风劲吹,传统医疗行业也已站到风口。借助互联网的特性,移动医疗应用、互联网医院等各种形态层出不穷。在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宁波全网云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将“牛皮袋+医用胶片”替换成“移动终端+云胶片”,成功闯出一片互联网服务的新天地。截至目前,全网云医疗的云胶片服务已在全国200多家规模医院上线。
计算软件技术具有很强的应用共性,但云胶片服务却并不相同。它是一种软件+集成+云计算+线上线下服务的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是宁波智慧撬动行业变革的典型案例。
据全网云医疗总经理潘仁进介绍,自从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拍下第一张X光片,医生自此得以洞察人体内单靠肉眼所无法看到的器官变化。医用胶片也由此进入医用领域,用于记录放射影像。一直到上世纪末数字影像变革的到来,医用胶片和影像信息都是不可分离的。
可以说,数字化影像变革是潘仁进探索“互联网+医疗”的开端。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投身医疗行业,做过各种医疗器械的销售,正在产品代理业务风生水起之际,在他心里有了一颗新萌芽的种子。对时代变革敏锐的嗅觉,加上骨子里爱闯的劲,潘仁进的创业虽然起起伏伏,但每一次对市场趋势的把握都走在了前面。已经嗅到数字化影像服务和互联网进化气息的他率先做出了一个可以改变行业格局的长久规划——发起临床服务的无胶片化运动。
“为什么要无胶片化?当整个时代都跨入数字化,移动互联网络无处不在,我们就必须学会从环保和经济便捷的角度思考问题。”潘仁进说,传统医用胶片是银盐胶片,采用卤化银、显像剂等高成本、易污染原料制作。与此同时,传统塑料胶片存在污染环境、不易保存和影像独占不便分享的缺点。当前,医用胶片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逐步淘汰。
2015年,潘仁进带领的团队开始在兰溪、仙居等地的医院开展“无胶片化医院”试点,逐步打开了市场。在当地,病人就医挂号或特检登记时生成一个识别身份的二维码,只要通过微信等工具扫描二维码,病人及家属即可浏览和下载电子胶片和报告,基于互联网、云存储、移动应用的全新的病人影像服务流程逐步构建。
“据初步统计,我国一年要使用10多亿张胶片。无胶片化不仅可以解决传统医用胶片的污染问题,同时节省大量医疗经费”潘仁进告诉记者,以宁大附属医院为例,该医院原先每年需要消费35万张胶片,按每张胶片需要花费20元计算,采用云胶片模式至少每年可以为病人省下600万元的费用。
效果好不好,市场能说明一切。如今,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尝试云胶片模式。据初步统计,今年全网云医疗将在服务200余家医院的基础上,新增服务100家医院,并力争在2025年底服务医院超1000家。
随着“互联网+医疗”新模式的推进,潘仁进也有了新的计划。他正加快拓展“5G+AI远程诊疗”的新模式,通过云胶片的积累,实现“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