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金山区 > 文字新闻
朱泾镇待泾村乡村振兴路上的美丽蝶变
发布时间:2021-07-01  来源:金山报  发布开发区:上海朱泾工业园区

  待泾村位于朱泾镇西部,河网密布、地势低洼,造就其“半水半田围一村”的风貌,也造成这里长期是个穷村。不过,如今,这里不仅变成了让八方游客慕名而来的一颗“朱溪明珠”,更成了市郊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典型案例。

  上海市首个经正式发掘的清代朱氏古船舫遗址,被当地人俗称“厅上”的明清老宅,高中榜眼又任国子监司业的李家修的启秀桥……近年来被修复开发的一个个“村景”,诉说着待泾村辉煌的过往。

  古船舫家族的后人朱阿明说,以前,待泾村地势低洼,村民种植稻谷,夏雨一来就淹了,辛苦一年也就够一家人的口粮。靠着这几分田产,待泾人的日子过得艰难。

  50年前,镇村两级干部带领村民奋战两年,修筑水渠,逐步引入电气化灌溉和农业机械化耕作。同时,用泥结碎石修筑路面,改变村民出行不便的困境。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搞好村办企业给村集体创收,几届村班子动足脑筋。1995年,村里一家合资运营服装厂利润达到219万元,但“村村办厂”也带来消防隐患、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于是,村里下决心另谋出路。

  2009年开始,待泾村响应环境综合整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有序还耕。一开始,村民对家禽棚圈的拆除不理解不配合,村干部就动员家人带头拆违。于是,曾经“脏乱差”的宅前屋后,成了家家有“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的田园新景。

  生态日渐好转,招商有了底气。2013年,朱泾镇成功引入“花开海上”一期项目,落地待泾村。2016年开园后,“花开海上”生态园游客连年攀升,成为当地乡村游的一块金字招牌。

  与此同时,生态园积极探索与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变“资源”为“资产”,变“农民”为“股民”,变“产品”为“商品”,让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更有获得感。比如,种植苗木的租赁土地租金比同类土地租金高5%;在建设过程中,包括按照园区门票收入的10%返还给村集体;将生态停车位的全部收益归村集体,用于奖励出租土地农户和村集体等。

  去年10月,朱泾镇成功探索全市首例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促成上海南郊“花海·芳香小镇”建设起航。113亩土地作价入股花海项目,为村集体带来每年至少200万元的可持续收益,并带领村民走上“租金+股金+薪金+现金+保障金”的“五金”增收之路。

  6月启用的衡山集团旗下精品民宿及计划动工的“二期花海”精品酒店项目,10月将于游客见面的二期东部花海……随着规划一一落地,是可预见的大流量红利,村民们喜上眉梢。

  2018年,村里大农户戈秀根乘着银行线上平台的“顺风车”,实现从“卖稻谷”到“卖大米”的转型,同样卖“一斤”却翻了近5倍的收益。

  秀泾四组的黄老伯更是高兴。他家出租给衡山民宿的老宅装修完工,“二楼做民宿,底楼自己住,一年有几万租金拿,还有新房住,这日子过得还能有啥烦心事”。

  现在,待泾村老人们不用只靠“养老金”过活,若是闲不住,就去生态园打工赚点“薪金”,同时,还可以卖点蔬菜得“现金”,再加上土地流转、门票收益分红、出租房屋拿到的“股金”“租金”,“五金”农民的生活过得安逸又幸福。

  从“种庄稼”到“种风景”,再到“种品牌”“种产业”“种文化”,曾经的“洼地”待泾村正结出一颗又一颗金灿灿的果实。

上一条:胡卫国出席区政法系统庆祝建党百年有关活动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