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改革前相比,答复时限从原来1-2个工作日调整为“接诉即办、当日答复”;通过前台无差别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出件的快速流转模式,推进商事主体变更、工程建设类事项审批时限压缩30%以上……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大力推动“一窗通办”,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关心关注的“关键小事”,让民生工作更有温度、更有力度。
“推出更多的便民利民举措,我们要用百倍的努力换来群众十分的满意。”新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将大厅原服务窗口进行整合,设立综合窗口、统一受理行政备案类和许可类事项,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管理效能,不断增强辖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5月17日,新区“一窗通办”综合受理窗口正式运行,围绕项目服务主线,打破行政部门界限,建立“收审分离”运行机制,再造服务流程,跑在全市前列。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更简单、更阳光、更温暖”的营商生态,按照《镇江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文件精神,新区近期制定出台了《“一窗通办”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设置20个以项目审批全周期服务为主线的对外服务综合窗口,其中包含统一出件咨询窗口1个、“一件事一次办”专窗1个,按照“一窗受理、收审分离、窗口出证”的要求,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鼓舞斗志,聚焦企业主体,主动靠前服务,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今年以来,新区立足政务服务这一本职工作,站在企业群众的视角,全力打造“宜办事”特色服务品牌。选配党员专班开设“红色专窗”,在窗口大厅建设“宜路通”重点项目服务和人才服务专区,重大项目和人才服务由窗口受理后统一流转至“红色专窗”,并由专班人员进行跟踪服务,企业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窗口服务工作直接面对企业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关键在于一个‘实’字。”新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说,窗口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在提升服务效能上狠下功夫,通过开展“服务暖大厅”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供预约、上门、延时、免费寄送等特色服务。自“一窗通办”窗口正式运行以来,共受理行政备案类和许可类事项办件1036件,企业群众满意率达99%以上。
在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新区聚焦问题和难点,不断优化“一窗通办”运行模式,让企业群众切实感受宜地“有情有意有温度”。截至目前,组织赴金东纸业、孚能、万事达等重点企业上门服务4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在报批报建、竣工验收阶段的难点问题200余条;到群众家里开展便民服务60余次,让行动不便的老人、病人等特殊服务对象足不出户即可办成事;累计开展延时服务、免费寄送特色服务6000余次。
接下来,新区将继续坚守“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凝心聚力办实事,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做到效能有速度、担当有力度、服务有温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一方面,着力扩大“一窗通办”覆盖面,完善专业性较强业务标准化办事指南,加大培训力度,推动消防、用地审查等事项全面推开“一窗通办”,同时推进社保、公安等专窗事项全面实行“一窗通办”无差别受理模式。另一方面,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应用,积极协调市级、省级业务垂管部门开放接口,复制工程建设改革项目经验,打造一体化平台单点登录工商专网模式,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此外,新区还通过推广一体化平台向镇(街道)延伸,试点在丁卯片区建立政务服务分中心,赋权受理企业开办、项目备案等事项,逐步过渡到其他镇(街道)一体化平台运行全覆盖,让企业和群众就近在家门口办事,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切实让人民群众看到新的变化、得到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