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谯区民政局采取五项措施,实现特困供养人员“两不愁,三保障”,有效提升了特困供养人员的幸福指数。
全面排查认定,实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制定实施《南谯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办法》,组织对全区城乡“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人员开展排查认定,将符合条件的1533名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落实供养待遇,做到政策覆盖无死角、无盲区。
提高救助标准,确保兜底脱贫效果。建立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增长机制,今年全区特困人员生活供养标准提高到分散供养标准达到了人均7200元/年,集中供养标准达到了人均8736元/年。开展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和服务需求评估,对残疾人和自理能力较弱的,每月发放100元的护理补贴,保障特困人员不低于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
加强敬老院建设,提高集中供养水平。全区投入3000余万元,通过新建、改扩建打造标准化敬老院,改扩建后床位达1200张,全部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充分满足失能半失能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要。同时,对敬老院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设置了库房、餐厅、厨房、值班室、活动室、浴室、医疗室等辅助用房,厨房内购置了和面机、切菜机、搅肉机、蒸车等,室外安装了健身器材,有效地改善了集中供养对象的居住环境,逐步达到敬老院部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标准化要求,提升全区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能力和水平。
健全工作机制,鼓励引导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深入开展星级敬老院创建活动,完善生活设施,改善供养条件,推进医养结合,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增强敬老院对农村特困人员的吸引力。目前,全区11个敬老院全部达到“三星级”标准。适当增加在院特困人员的零花钱,增加院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做好分散对象入住敬老院的思想动员工作,讲明有关政策,帮助其打消思想顾虑,通过组织试住等形式,让特困人员通过切身体验实现由“要我入住”到“我要入住”的转变。目前,全区集中供养人数到达926人,集中供养率超过60%。
整合救助资源,统筹解决好特困人员“三保障”问题。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高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水平,区民政局筹措资金确保五保对象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患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长期门诊治疗的五保对象,按300元/人/年标准给予定额门诊救助;提高了五保对象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将五保对象住院基本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到70%至100%,救助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有效保障了特困人员病有所医。同时,加强与住建和教育部门的沟通协调,对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等方式实现住有所居;对在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特困人员,按照规定及时给予教育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