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青松股份(300132.SZ)公告称正在筹划收购资产将构成资产重组,此次收购的标的是诺斯贝尔化妆品公司,公司将从樟脑行业跨界到化妆品行业;9月17日药企马应龙(600993.SH)公告称,成立武汉马应龙大健康有限公司,主营化妆品研发、生产、批发、零售。
当下,国内日化行业已日趋成为了发展稳定且竞争充分的领域。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日化行业销售规模约46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据预测,2018年至2023年这个数字会持续扩大,销售收入在2023年将增至6609亿元以上。
日化业巨大的市场份额,引来了诸多资本青睐。“最早进入日化行业的资本是金融资本,而近两年更多的则是产业资本。较之投资型资本,一些产业更懂得日化行业特点,也能更好地理解品牌发展,做好投后管理。”磐缔资本创始合伙人屈红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跨界日化
实际上,在日化行业的并购,早期是以本土品牌外嫁为主,如上个世纪90年代,宝洁买断广州浪奇“高富力”、“熊猫”品牌50年使用权;联合利华以1800万美元收购上海牙膏厂的中华和美加净两个品牌,都是以低价购入然后进行雪藏。
到本世纪初,金融资本开始投资日化行业。如2008年6月今日资本投资上海家化相宜本草,中信资本、红杉资本也相继投资了中国日化品牌。但金融资本成功案例并不太多,屈红林说这因为他们对品牌塑造理解得太简单了,另外则是他们在这个行业里缺乏团队和认知积累。
而自2013年9月份收购化妆品电商代运营企业“杭州悠可”后,蜡烛巨头青岛金王逐渐开始向化妆品领域的转型,后续也有更多的产业资本逐渐涌入,跨界日化行业。
就在近期一周内,就有两家上市公司宣布要转型跨界日化行业。
9月14日,青松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收购资产拟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青松股份此次拟重组的目标为诺斯贝尔化妆品公司,此次收购的股份将不低于51%。
资料显示,诺斯贝尔是面膜等化妆品的ODM研发生产商和服务商,青松股份若顺利收购诺斯贝尔之后,将转型进军化妆品行业。同时,青松股份原主业资产也将划转注入子公司,便于日后剥离上市公司。
青松股份则是国内松节油深加工龙头企业,合成樟脑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合成樟脑生产商。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松树资源短期内难以扩大规模,松节油产品需求稳定,公司未来发展受限。要进一步实现公司业绩增长,需要借助上市公司平台,加大外延式并购。
对于此次收购诺斯贝尔,不少机构都表示看好,联讯证券认为,诺斯贝尔系面膜代工龙头企业,近三年的财报显示,其销售毛利率在28%到33%之间,销售净利率在11%到15%之间。从收入分类看,公司面膜收入占比为62%,湿巾和护肤收入占比为33%,最大客户为屈臣氏,销售额占比为29%;通过本次收购,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增厚。
几日后,9月18日,马应龙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合作成立大健康公司,经营范围涉及功能性化妆品、功能性食品等。
马应龙始创于公元1582年,一直专注于医药健康产业,主营业务包括药品制造、医药零售及批发和医院诊疗服务等,其中药品制造主要集中于肛肠及下消化道领域。
马应龙在公告中提到,公司此次成立大健康公司主要是为了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公司转型升级。业绩压力或是马应龙转型的动力之一。马应龙2018年半年报显示,其净利润1.03亿元,较之2017年1同比下降41.13%。
事实上,跨界从事转型日化的企业并不少。如此前的蜡烛巨头青岛金王转行到日化行业,做化妆品行业线上线下渠道;而药企延伸出新的产品线的公司也并不在少数,舒适达牙膏是葛兰素史克的产品,薇婷脱毛膏是利洁时集团的产品,云南白药牙膏是云南白药的产品,而颇具知名度的潘婷洗发水则由巨头罗氏研发。
产业资本涌入
上市公司等产业资本跨界日化行业或是提高自身业绩,或是看到日化行业增长多潜力。而反过来,在产业资本的推动下,日化行业也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王岑认为,从联合利华等巨头的发展史来看,借力资本是必由之路。当下中国消费的大潮汹涌澎湃,中国日化企业也正迎来借力资本实现非线性增长的大好时机。
从目前看,进入日化行业的资本属性也在逐步调整。
品观APP投融资部调研发现,随着中国产业资本增多,未来并购将更加活跃,新兴品牌机会更大。
“纵观国际市场,中美两国的投资方均越来越青睐创业5年以内的年轻企业。2018年上半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共发起25起投融资案例,其中21起投向了创业5年以内的公司。”品观一位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同时,他指出,目前金融资本也逐渐理性。今年上半年的案例数量相比于2016年上半年的59起和2015年上半年的50起仍有巨大差距,中国化妆品投融资进入了冷静的理性期。
华泰联合证券投资银行部消费组董事总经理田定斌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资本进入日化行业有私募融资、挂牌新三板、产业并购、IPO以及借壳上市。
田定斌指出,日化相比其他行业,私募融资较少,每年较大型的融资只有4~6起,其中美妆、护肤、特色洗发(如本草)是融资较多的细分品类,从获得融资的企业来看(如洗发水植观),越有特点的品牌获得资本青睐的机会越大;从盈利、体量等方面看,日化企业IPO以及借壳上市案例也比较少,一些选择挂牌新三板。
包括田定斌在内的投资者及业界看来,被上市公司收购成为现在一个很好的途径。作为资本退出的一条重要途径,上市公司收购将提升风险资本投资创新品牌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风险资本对化妆品产业的投入。同时,中国化妆品行业品牌格局严重分散,通过投资、收购后的各类优势资源互补和共享为更多创新品牌所用,是这些品牌发展壮大的有力推进器。
如6月19日,今年2月才在深交所上市的御家汇(300740.SZ)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收购同样借助线上渠道红利发展起家的护肤品牌阿芙精油。
之所以上市不久就急于发起收购,在御家汇招股意向书中可以找到答案:御家汇依赖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而发展壮大,主要销售渠道为线上销售,由此公司面临销售收入下滑的风险。此次的收购,或许能够看做是御家汇为发展线下渠道的“自救”行为。
对于这种收购,日化创业公司也很乐见。
阿芙精油雕爷在其致全体员工的信中说:“本来我们奔跑在明年才冲刺IPO的道路上,最早也要明年年底才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而现在,通过一次愉快的合并,我们会很快成为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一部分。”
不过,这一举动在业界引发了诸多讨论,收并购交易能帮助企业迅速扩大经营规模从而抢占市场,同时也带来了高昂成本、相互磨合等诸多挑战。原上海家化总经理、磐缔资本创始合伙人王茁指出,在从欧莱雅、雅诗兰黛到御家汇,化妆品行业收并购交易在不断进行,甚至愈演愈烈,其中机遇与风险并存,企业若决策不当、市场投入等都会引发危机。“跨界企业、产业进入化妆品领域,必须拥有渠道、品牌能力。”(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