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 文字新闻
双重风险困扰新兴市场 中国可增强社会保障促内需
发布时间:2018-09-2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去年9月阿根廷要发行100年期限的美元债,规模30亿美元,但当时市场的需求达到了100亿美元,票面利率8%。再看看眼下,市场对阿根廷突然‘变心’了。”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客座教授Lutfey Siddiqi在201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

  正值2008金融危机爆发十周年,今年以来已有多个新兴市场货币遭遇闪崩,而种子正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播下。

  债务与贸易摩擦双重冲击

  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统计,目前新兴市场硬通货债务(除金融业)达到历史最高的5.5万亿美元,一大原因便是金融危机后美、日、欧等实行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埋下动荡 种子。与此同时,强势美元则成为导火索,让外债高企、经常账户赤字严重、外储水平低、短期到期债务规模高的新兴市场频受冲击。

  “回顾过去五年全球的信贷增长,会发现发达市场增长比较温和, 80%的增长来自新兴市场。这些信贷中存在的诸多错配是很大问题,比如阿根廷、土耳其经常账户赤字达到GDP的5%-5.5%,印尼尽管不到2%,但30%的债务为美元计价,本币和外币在内的公债有40%由外国投资者持有。”Siddiqi说。

  新兴市场面对的另一大风险是贸易摩擦。

  “目前很多新兴市场陷于两难,一方面依赖对中国的出口,借此获得收入,另一方面又依赖美国的低利率和弱美元。当美国加息、美元走强,中国对这些国家的进口可能下降,其中很多是向中国出口的中间品,最后要出口至美国,结果受到了冲击。对这些新兴市场来说,高企的债务成为更大问题。” Siddiqi说。

  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看来,史无前例的流动性注入系统中后,人们正处于未知水域中。不过各国央行正努力规管,避免重蹈覆辙,所以目前没有很多人认为“危机马上要来”。

  “目前溢出效应并不很大,但溢出效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行为。现阶段投资者有点失去方向,市场失去了基准,比如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过去10年翻了一番,投资者都战战兢兢,反应会有些夸张,容易出现 ‘你抛我也抛’的心态。”Siddiqi说,“历史不会简单重演,但会惊人相似,而眼下发生相似状况的频率越来越高。”

  长期看好中国经济

  也有观点指出,新兴市场有望迎来喘息机会。“此前的减税政策为美国经济带来一次性的推力,但这个影响到2019年就没有了,到时美金价格到顶,对新兴市场是好事。”摩根大通亚太区副主席李晶表示。

  那么身为新兴市场重要一员、又身处贸易摩擦漩涡中的中国状况如何?

  民生投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王团维表示,中国经济短期不很乐观,但长期仍然看好。“从产业角度看现在是产能过剩,从金融角度看普遍存在高杠杆,从技术角度看,进步很快,但社会适应能力较弱,没转化为新的增长动力。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无论是技术层面、经济本身还是社会层面,我比较偏乐观,但从政治角度看我也有些悲观,因为贸易摩擦不断。”

  加速促内需拉动消费

  就在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召开第一天,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升级。9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9月24日起加征税率为10%,明年1月1日起提高到25%。

  “开始一场贸易战很容易,但要结束就很难了。自由贸易并非稳定的平衡,所以我们需要用各种协定来约束这个状态。贸易战就不一样了,一旦进入这种状态,要回去不容易。”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商业教授Arun Sundararajan表示。

  对此中国该如何应对?在摩根大通亚太区副主席李晶看来,现在中国经济和十年前不一样,十年前是政府投资和出口驱动,现在个人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占到6成。“2018年第二季度经常性账户是负的,第三季度盈余也非常小。中国经济增长确实已不只靠出口来驱动,多数都是来自内部驱动力,这是很好的事情。”

  李晶看来,中国领导层已在促进内需发展,但还可以用一些举措来加速。“要投入更多社会保障,每个人有医疗、养老金等,人们心里更有底,支出更多、储蓄更低。现在中国的储蓄非常巨大……这么大一个资金池可以调动起来,尤其现在这个情况下。消费者社会保障好的话,信心就高,会进行更多消费。”她说。

上一条:诗与远方交融 解锁万亿文旅新市场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