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马鞍山 > 文字新闻
“八大工程”聚合力 脱贫路上马蹄疾
发布时间:2018-09-21  来源:马鞍山市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4年贫困人口减少2.9万人,年均脱贫7200余人;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2017年综合评价位居全省16个省辖市第一……回首扶贫路,马鞍山捷报频传。

  脱贫攻坚一路高歌猛进,离不开“八大工程”聚合发力。近年来,马鞍山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在充分发挥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优势的基础上,将就业扶贫、智力扶贫、社保兜底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健康扶贫“握指成拳”,通过实施“八大工程”强势推进脱贫攻坚,奏响了一曲曲决胜贫困的豪迈壮歌。

  抓住产业“牛鼻子” 铺就致富“好路子”

  步入9月,含山县司徒村恒艺生态园迎来丰收。“花籽榨油、瓜果出售,我们每年至少有600元保底分红,花期、采摘期接待游客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随着含山县“绿游游”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深入推进,如今,这里的山水美景已经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此刻,丰收的喜悦也正浸润着与之相邻的和县。

  新建村,位于和县香泉镇,也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地处丘陵地带,“三天不下雨就旱,下了三天雨就涝”,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2017年,和县依托蔬菜特色产业优势,推进“金菜地”产业扶贫工程。当年,新建村引入5个大户,对村内48户贫困户共计140亩土地实行“双向流转”,发展“金菜地”产业扶贫工程。“种了黄金瓜、毛豆、黄瓜、彩糯玉米等,去年卖了14万元。”村委委员姜晓华介绍说。有了收入,钱怎么分?“金菜地”项目由合作社和大户合作经营,所得利润由合作社和大户按照8:2的比例进行分红。合作社根据章程约定,将所得收入中的20%作为蔬菜后期储备资金,剩余的80%再由村集体、贫困户按照4:6的比例进行分红。

  姜晓华算了笔账,2017年,新建村48户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户年均土地流转收入约1800元;12户贫困户到“金菜地”打工,年人均收入约6000元。“这12户贫困户每家一年收入近万元,村集体收入近5万元,半年贫困村就出了列。”而2018年,姜晓华也作了推算,“金菜地”预计销售收入40万元左右,届时村集体收入将更高。

  “村集体有了收入,我们干事也有了底气。”姜晓华笑着说,村里还准备大干一场,把140亩“金菜地”扩大到200亩,争创省级农业示范园。“有了‘金字招牌’,就能直接进大超市,省去了中间环节,村集体、贫困户拿的钱就更多了。”在马鞍山,吃上“产业饭”,走上致富路的贫困村、贫困户比比皆是。

  郑蒲港新区的石斛产业、扶贫萝卜,含山县白衣村的白茶、桥联村的红菱、新港村的食用菌、司徒村的粉丝加工,和县陶店和皂角村的水稻龙虾立体养殖、新建村和绰庙社区的千亩高档苗木花卉……产业扶贫如一夜春风袭来,在马鞍山大地掀起了一股拔穷根、兴产业的热潮。

  近年来,马鞍山全面落实全省产业扶贫工作现场会精神,深入实施“金菜地”、“绿游游”两大产业扶贫工程,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着重解决好利益联结分配和产品市场风险等方面问题。在发展扶贫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电商等一产三产的同时,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扶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开展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动行动,发展9个“一村一品”贫困村,主导产业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全市28个贫困村和全部自种自养贫困户均达到省级产业发展标准。截至今年7月底,发展到户产业扶贫项目41322个,每个贫困户平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73个,到户产业覆盖率达100%;发展到村产业扶贫项目220个,贫困村覆盖率达100%。

  小额贷款“放下去”“造血功能”提上来

  早上7点,含山县环峰镇三龙村的羊圈又热闹开了,伴着羊倌裴善先、刘长全的吆喝声,一只只羊争先恐后伸出头来,抢夺食槽中新添的草料,“喂养4个月,大的约摸百来斤,几乎达到出栏标准,照这个长势,年底分红指定跑不了。”

  三龙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其中8成以上因病因残致贫,“他们也想发展产业,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三龙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孙帮富说,工作队一直在思考怎样利用两免小额贷款和特色种养补助资金帮助贫困户脱贫,走访中贫困户也提出了抱团合作的愿望。三龙村党总支和扶贫工作队,顺应贫困户心声,结合村当地自然资源和养羊传统,组建了三龙养羊专业合作社。

  “82户贫困户,贷了8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申请了34.6万元财政产业补助资金,买了492只羊。”孙帮富说,合作社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由贫困户深度参与,自主经营。

  “290多只肥羊打算冬天出栏,剩下的留着做种羊。”孙帮富算了下,按照目前行情,年底每个贫困户能分到1000多元。用好金融“活水”,浇开扶贫之花。马鞍山市把金融扶贫作为加快扶贫产业发展、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重要举措,坚持以政府主导、银行主推、贫困户主为的方式,精准施策、精准放贷,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推动精准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对于像三龙村这种贫困户“单打独斗”难以脱贫的,以合作社为纽带,采取“户贷入社”模式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而对于有发展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通过“户贷自用”模式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并给予财政产业补助资金的方式,助其走上“脱贫路”。

  看着成群的鹅在池塘里戏水,和县善厚镇凤台村的林基斌笑容满面,“多亏了小额贷款,我才赶着大鹅奔上小康。”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在2016年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3万元,养了3200只鹅,当年就获利3.5万元,还掉了贷款。去年,他又成功申请了5万元贷款,扩大了养殖规模。“截至8月末,马鞍山市已投放扶贫小额信贷1041笔4623.5万元。”人民银行马鞍山市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介绍。

  一人扶贫力量小“众人拾柴火焰高”

  含山县玉龙米业有限公司去年与含山县运漕镇新港贫困村签下了“专用品牌粮食种植订单”,公司有了种植基地,产品质量也有了保障,今年,该公司早早就续了约。“贫困户增收,公司获益,这是个双赢局面。”该公司经理尹良源说。

  “我在联邦农业上班,每月工资3000元,生活已衣食无忧。”2017年,含山联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面向贫困户招聘,51岁的王帮贵有了工作,同样是干着稻虾共养和养鱼等农活,他每年有了3万多元的稳定收入。

  农家土鸡蛋、家养大白鹅、土灶柴火锅巴、坛子辣椒酱、手工烹煮粽子……上线近一年的“满篮和鲜”公益电商平台,让和县众多优质农特产品搭上电商快车,从田间地头直接送到城里人的餐桌上。

  “贫困户有什么农产品,我们就卖什么农产品;贫困户做什么农产品,我们也卖什么农产品。”安徽满篮和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撒忠毅介绍,自平台开通以来,线上线下实现销售额720万元,直接带动158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200余元,打通了农产品的上行通道,提高了产业扶贫实际成效,让贫困户足不出户,在家就把农产品卖出去。目前马鞍山正在总结推广这一电商扶贫模式,逐步覆盖到所有贫困村和部分非贫困村。

  一人扶贫力量小,众人拾柴火焰高。马鞍山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确保全市贫困人口、贫困村如期脱贫出列。

  马鞍山市进一步扩充完善贫困结对帮扶体系,全市成立28个帮扶团队,含山县、和县、郑蒲港新区成立若干个帮扶团队,形成组团式结对帮扶工作体系,对所有有扶贫开发任务的行政村结对帮扶。同时在全市开展“双包”即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行动,市、县(新区)帮扶团队充分挖掘和利用干部职工自身知识、技能等优势,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形式,一户不漏,结对帮扶,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工作“两个全覆盖”。

  马鞍山市还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从全市1056家规上企业中梳理出430家有实力和参与意愿的规上企业作为帮扶单位,采取“二对一”的方式,结对帮扶215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社区),强力推进企业精准帮扶行动,切实解决“谁来帮”“怎么帮”“帮到位”“帮长远”的问题,实现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帮扶行动全覆盖。

  扶贫“多点开花”脱贫“满园芳菲”

  “在家门口上班,拿计件工资,每月最少能挣1500元钱,还不耽误照顾一家老小。”郑蒲港新区姥桥镇菱湖村的扶贫驿站里,贫困户许宏兰一边缝制布艺玩具一边说道。

  许宏兰的丈夫去年患病去世,儿子正读初三,家里除了2亩地的流转费,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后来经村里推荐,她在村就业扶贫驿站找到了工作,上班头一个月就领到了1500多元工资。“生活一下子有了盼头!”许宏兰笑着说道。

  在马鞍山,像许宏兰这样,通过就业摆脱贫困的人还有很多。近年来,马鞍山认真打好脱贫攻坚战,创新“企业+驿站+贫困户”的模式,让一大批贫困户在家门口挣钱机会,走出一条“输血变造血、驿站扶老乡”的家门口就业脱贫模式。

  扶贫必扶智,马鞍山把智力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八大工程”之一,让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精心呵护贫困生健康成长。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扶贫攻坚也需要“多点开花”“多条腿走路”,马鞍山在充分发挥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优势的基础上,将就业扶贫、智力扶贫、社保兜底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健康扶贫聚指成拳,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

  截至8月底,全市帮扶贫困劳动者727人,贫困劳动者帮扶率100%。帮扶后实现就业537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5%,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率达90%以上。

  2016、2017两年,马鞍山共实施两县一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3074户,在全省率先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应改尽改”全覆盖的目标。今年以来,全市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3247人,发放各类补助资金554.163万元,切实做到了贫困生资助“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标准最高档、项目可叠加、结果全告知”,教育扶贫精准有效。

  截至今年7月,有4964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领取贫困残疾人救助资金,比2017年增加221人;共有4112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比2017年增加209人。

  今年1-8月份,马鞍山市农村贫困人口综合医保政策受益142077人次,共发生医疗费用11306.58万元,综合医保报销补偿10446.42万元。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平均实际补偿比达到92.39%。

上一条:我市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位居全省前列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