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马鞍山 > 文字新闻
做活产业扶贫带动农户增收
发布时间:2018-09-21  来源:马鞍山市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流转当地土地,吸纳贫困户参股大棚蔬菜项目,实行“保底+分红”;优先招聘贫困户常年就业,人均工资3000元;拿出90万元支持建设连接梅山村和含山县城的登科桥……对于“该如何帮扶梅山村”这个问题,马鞍山市国华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兵是安排得明明白白。“扶贫就该出真招、出实招、见实效。”王兵的话也代表着我市参与扶贫的企业家心声。“百企帮百村”,不仅招得来企业,还得减得了真贫。近年来,我市凝聚企业力量,发挥企业资源,动员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子、给合作社搭台子、为贫困户引路子,探索村企共建、项目兴村、产业带村、资金扶村等扶贫模式,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农村持续发展发挥出巨大能量。

  与贫困村结对子,让沉睡资源醒过来

  “有了村集体入股投资的石斛基地分红15.84万元,我们今年村集体收入30万元出头是妥妥的。”在郑蒲港新区姥桥镇官塘村的石斛基地大棚里,村党总支书记周德付高兴地说,从3年前村集体经济收入负债累累到如今实现年收入30万元,这背后离不开产业的兴起。产业的兴起,则离不开同创现代农业发展公司。

  2012年,石斛随着同创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落地在郑蒲港新区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作为贫困村,官塘村该如何搭乘这趟农业产业化发展列车?2016年,该村开启了石斛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依托同创公司石斛产业经验优势,开创了“产业项目+村集体和贫困户+龙头企业+扶贫资金折股量化+订单农业+定金收益”的新模式,由同创公司、官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发起成立了马鞍山思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石斛产业开发和生产,实行市场化运作。其中,同创公司入股50万元,具体负责管理、运营和销售,官塘村成立的村生态农业公司则负责农户的土地流转和贫困户用工。由于石斛的生长周期一般在3到4年,同创公司就采取预分红的形式。当年,官塘村集体拿到预分红款4万元,贫困户每户分得5000元。不仅村集体有了收入,农户通过保底分红、到基地务工等方式,也迅速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

  无独有偶,含山县天鹰文化传播公司将贫困村太湖村乡村旅游点纳入旅游线路托管运营,投资2000万元建设真人CS项目,该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合作经营获得保底和分红。“荒山、荒地现在都成‘香饽饽’了,企业来了、项目来了,钱也来了。”太湖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世木说。

  近年来,我市注重培育村企长久合作伙伴关系和壮大集体经济,因地分类施策,找准村企双方的利益结合点和共赢点,盘活闲置的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资源要素,交由企业有偿使用或量化折股,推进贫困村资源资产化,发展有市场、有规模、有效益的特色产业。

  目前,在众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市已形成了含山县白衣村白茶、桥联村红菱、司徒村粉丝加工,和县水稻龙虾立体养殖、新建村千亩高档苗木花卉,郑蒲港新区红旗村瓜蒌、官塘村石斛等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扶贫产业。

  在结对贫困村的公益捐助上,我市各大企业家同样不遗余力。马鞍山健康大药房有限公司捐赠5万元扶贫款用于官塘村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联邦农业投入110万元为小河村8个村民小组修建水泥路,出资12万元为小河村每户接通自来水……“只有村容村貌好了,村民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我们企业也能良好地扎根土壤,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联邦农业负责人王传平说。

  给合作社搭台子,让农企生产联起来

  秋收季节,香泉万谷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潘仁飞率队来到了和县香泉镇新建村,商谈水稻种植收购协议的相关事宜。“去年,我们以比市场价格多80元每吨左右的价格收购了48吨左右的水稻,为每户贫困户增收了3800元。”潘仁飞说,去年的合作扶贫效益明显,今年还将继续。他表示,帮助贫困村、贫困户销售粮油,也是帮助企业解决了企业收购资源匮乏难题。为此,他找到新建村合作社,开展绿色订单基地联结,开启利益联结机制构件紧密带动关系。

  在收购过程中,由企业通知合作社当天的收购量,合作社通知各贫困户按企业要求确保当天的收购并组织包装、送至企业同意收购站点。其中,企业还将提供水稻种子、保证种子质量,为贫困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培训及咨询服务,合作社则免费为贫困户装袋或捆扎,提供部分转运费用。“有了企业帮忙,合作社业务越来越多,发展步入正轨,也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致富。”该合作社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我市不断鼓励龙头企业联合村党组织牵头、种植户参与创办合租社,并不断培育其成长性和联动性,探索企业认领基地、农民入社入股,产品统一收购、加工、销售的模式,实现“以企带社、以社联户”,结成永久性利益共同体,让贫困群众长久在产业链上受益。现如今,一个个产业扶贫合作社如春笋一般成长,它们的背后,企业或牵头入股,或提供技术,或解决销售,成为推动合作社由“散、分、弱”向“集、联、强”转变的重要力量。

  为贫困户引路子,让增收渠道多起来

  以光彩助学、扶贫送温暖等活动为抓手,近年来,我市各大企业纷纷“慷慨解囊”,投入资金88.7万元,帮助人口261人,解了众多贫困户的“燃眉之急”。但“输血”不是长久之道,关键还是要让贫困户自我“造血”。“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中,各大企业始终注重创新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向市场要办法,向产业要收益。

  农家土鸡蛋、家养大白鹅、土灶柴火锅巴、坛子辣椒酱、手工烹煮粽子……上线近一年的“满篮和鲜”公益电商平台,让我市众多优质农特产品搭上电商快车,从田间地头直接送到城里人的餐桌上。

  “贫困户有什么农产品,我们就卖什么农产品;贫困户做什么农产品,我们也卖什么农产品。”安徽满篮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撒忠毅介绍,自平台开通以来,线上线下实现销售额720万元,为158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200余元,打通了农产品的上行通道,提高了产业扶贫实际成效。

  好产品卖上好价格,也让贫困户恢复了发展产业的信心。70多岁的和县善厚镇陶店村贫困户吴太友,是养黑猪的一把好手,但因为卖不上价钱,正盘算把家里的老母猪处理掉,与“满篮和鲜”签订养殖协议后,去年7头猪卖出了3万多元,今年又养了13头黑猪;和县石杨镇高关村贫困户腾之飞种了4亩葡萄,但因为交通不便,产品出不来,去年放到电商平台上,售价比市场价高30%,今年自己又建起了大棚,还准备办家庭农场……电商扶贫模式,正让贫困户的致富之路越走越稳。

  “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计件拿工资,每月最少都能挣1500块钱,还不耽误照顾一家老小。”郑蒲港新区姥桥镇菱湖村的扶贫驿站里,贫困户许宏兰正忙着缝制布艺玩具。在这里,她有了工作和稳定收入,对生活也有了新盼头。今年年初,我市不断创新了“企业+驿站+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建立起了一个个扶贫车间、扶贫驿站,引导、推动企业主体和贫困户打造脱贫共同体,让一批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实现就业增收。

上一条:创新举措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