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芜湖 > 文字新闻
芜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0年增长近80倍
发布时间:2018-09-21  来源:芜湖新闻网  发布开发区: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

  四十载砥砺奋进,芜湖在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7年芜湖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75元,是1980年443元的近80倍。挣钱多了,市民的生活消费也显著提高,去年芜湖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444元,是1980年人均消费的55.3倍。

  从拿“死工资”到多举创收

  “我是1982年工作的,当时每个月的工资是35块钱,也是自己唯一的收入来源。”今年53岁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当时35块钱的工资,在芜湖也不算低了。“那个时候物价水平不高,一家三口也够用。”如今,李先生已经是一家企业的部门负责人。“现在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是八九千元。”除了工资收入,李先生还购买了理财产品,一套单身公寓每月还有1000多元的收入。“改革开放40年,钱越挣越多。”

  1980年四大经济特区的创立,标志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大幕。调查资料显示:1992年芜湖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1元,是1980年的4.1倍。此阶段工资收入是芜湖城市居民收入的绝对主体,1980年城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77元,1992年人均工资性收入1356元。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企改制,各类个体经营户大量涌现,芜湖城镇居民收入更趋多元化。2000年芜湖城市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5719元,是1992年的3.2倍,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90元。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给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力。2013年芜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4元,是2001年的4.2倍。其中人均转移净收入5569元,是2001年的2.3倍,养老金或离退休金一直是转移性收入的主体,2013年芜湖城镇居民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收入4939元。这一时期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明显,各类利息收入、理财收益及红利收入不断涌现。

  2017年芜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75元,较2013年增长33.9%,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为19972元、5332元、2276元、7595元,结构更趋多元化。

  从吃饱到吃得健康

  “上世纪80年代初,哪知道什么荤素搭配,更不要说坚果水果了,吃饱就是大事。”市民林女士今年50岁了,“以前,看到大鱼大肉,口水都滴下来了,可是现在,大鱼大肉根本就懒得吃,平时做饭主食要搭配一定粗粮,蔬菜水果要吃5种颜色,荤菜一周基本不重样,还要吃得健康。”林女士的观点代表不少江城市民的看法。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初期芜湖城市居民收入主要用于饮食消费,吃饱成了主要的追求,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健康、口味、消费环境成为当下芜湖市民饮食消费的主要追求。

  1980年芜湖城市居民人均粮食类消费52元,占同期人均食品类消费支出的21.6%,而到2017年芜湖市民人均谷物消费822元,仅占食品类消费的16.4%,下降了5.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肉禽类、蛋类、水产品、菜类、干鲜瓜果等副食消费明显增加。同时,在外就餐成为人们饮食消费的新时尚和人们享受生活、促进交际的功能性产品,2017年芜湖城镇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889元。

  从穿暖到追求个性

  “我小时候,能买一件新衣服,就开心得不得了,根本顾不上款式、材质,衣服穿破了,补了继续穿。”市民黄女士是一名“70后”,“现在衣服穿不坏就不要了,因为款式落伍了。不但款式好,材质还要舒服。”服装最具时代特征,也最能反映时代变迁。1980年芜湖城市居民人均衣着类消费53元,衣着颜色基本是黑白灰蓝,款式多是中山装、学生装,“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曾是人们衣着的写照。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市面的服装品牌、款式极大丰富,人们对于衣着类穿戴产品的要求,不仅关注保暖防晒吸汗等功能性需求,更注重服装鞋帽的品牌、设计、款式等个性化特征,穿着成了人们展现自我风貌的亮丽风景。2000年芜湖城镇居民人均衣着类消费达到369元,是1980年的7倍;2017年芜湖城镇居民人均衣着类消费1473元,是2000年的4倍。

  从简陋拥挤到宽敞舒适

  “以前,住的单位宿舍,厕所是共用的,厨房也都在公共过道上,当时这还是不少人羡慕的住房了。”严先生小时候住的是父母分到的单位宿舍。“客厅也就只能放得下吃饭的桌子,房间放一张床、一个柜子,一家三口挤在一张床上。”如今,严先生自己住在三室两厅的房子,父母住在附近的小区,两室两厅。

  改革开放初期,芜湖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普遍不高,居住面积小、拥挤、数代同堂,大多数人居住的是低矮的平房,那时吃水要到公共水站去挑买,如厕要么去公共旱厕,要么用马桶痰盂,市面上很少有配套设施完善的住房。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初,芜湖城市25%的居民家庭无厨房,40%左右的居民家庭没有通自来水,84%的居民家庭租住公房,人均居住面积只有7平方米左右,燃料基本是煤球或煤饼。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稳健快速发展,芜湖城镇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日益改善,居住面积迅速增加,2017年芜湖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35平方米,是2001年人均面积18.5平方米的两倍,是上世纪80年代初人均7平方米的5倍。住房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水、电、气、独立卫生间、空调等功能性设施已成标配,2016年芜湖城市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100%。空调、热水器、抽油烟机等改革开放初期很难想象的居住配套设施基本覆盖市民家庭,2017年芜湖城镇居民每百户分别拥有空调184台、热水器106台、抽油烟机84台。

  从枯燥单调到丰富多彩

  改革开放初期,芜湖市民短距离出行主要是公共汽车和自行车。现如今,短距离出行可选择私家车、公共汽车、电动车,轻轨一号线二号线也即将通车;长距离出行有高铁、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可以做到当天到达。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耐用消费品不断进入普通市民家庭,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标志。

  “40年前,你和我说我以后能坐飞机出国,我都会哈哈大笑,可是现在每年都要坐飞机出去玩一两趟。”市民向女士说,以前坐飞机、旅游都是很遥远的事情。“家里有钢琴,也就是电视上才有的,可是现在小孙子每晚都在家练习钢琴。”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居民文化娱乐主要是看电影、听广播,娱乐形式单调枯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居民对精神文化日益重视,文化消费有了明显提高。

  具体看,一是文化娱乐用品拥有量迅速增加,各类文娱、体育器材等也有明显的增长。上世纪80年代,芜湖城市居民家庭最主要的娱乐设施是录音机,1981年每百户家庭拥有10台,到1989年每百户家庭拥有83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钢琴开始进入城市富裕家庭,1989年每百户家庭拥有钢琴10台。2017年芜湖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照相机27台、中高档乐器5.5台、健身器材7.2套。二是休闲娱乐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是旅游、健身已成为芜湖市民新的消费增长点,2017年芜湖城镇居民用于人均文化娱乐的费用达895元。

上一条:全市大环保重点工作推进会召开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