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立学课堂,深化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5月26日上午,南通市基础教育(小学)课程改革第十八次现场会暨立学课堂推进会在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举行。会上,为成功举办上一届课程改革现场会的样板学校进行了授牌仪式,通师一附向来自南通各县市区的教育领导、教研专家和教学骨干分享了课改经验,并分学科向来宾展示“立学课堂”。
南通是著名的教育之乡,素有“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的美誉。进入新时代,面对发人深省的“南通教育之问”,作为主城区和首位区的崇川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锐意创新的姿态,勇立于变革潮头,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课程改革下的今天,小学课堂是什么样的?学校如何为学生量身打造“定制课程”?一所学校为孩子们提供的仅仅是学业成长吗?这些问题,都能在百年名校通师一附找到答案。
2020年,南通市教科院在一以贯之推行新课改的基础上,对南通课改的区域实践进行总结,明确了“立人”“立根”“立身”的“立学课堂”建设理念,将课堂推向更具活力的新境界。通师一附迅速回应,进一步重构了课堂教学与评价体系。
在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是有“时间限定”的,他们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要把课堂的中心还给学生,自己甘当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真正做到“让位于学”。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真正的学习活动:文本阅读、推导演算、口语练习、读谱视唱、动作练习、线描勾勒……同时,学生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与学习的伙伴共同挑战难度较大的内容。
“老师,我们小组想试一下。”“老师,我觉得自己能读得更好,我来读给大家听。”“这个问题我还没想好,谁能帮我一下?”“我来总结一下我们的观点……谁愿意和我们交流?你们还有什么补充吗?”……这样的对话,不仅发生在师生交流之间,也发生在生生交流之间,发生在自主研究、合作学习之中。每一间教室里,都能真切感受到思维火花的碰撞,强烈求知的表达,独特个性的张扬,孩子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自觉融入了课堂教学。
在“立学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中,教师们探索并形成一套以充分平等对话为特征的“和润课堂”用语体系。这样的课堂用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研究意识,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活动有效组织并串联起来,促发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新的生长点。教师主动“让”,学生亲历“学”,这样的课改实践,全面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素养的提升。
当天下午,继续进行了通师一附“和爱乐园”课程展示与“印象·和爱”——通师一附课改成果展示。
据介绍,“和爱乐园”社团课程是通师一附课改实践过程中坚定推进的特色举措,通师一附致力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创设面向未来的课程,打破时空限制、地域边界和学科壁垒,既实现学科间的融合,又体现与生活、与社会乃至与世界的融合。
每周五下午,全校5600多名学生分布在153个社团,活跃在学校的各处。漫步校园,既能在运动场上看到学生们在球类、田径、街舞、武术、击剑、太极等体育运动项目上尽情挥洒热血青春,又能在“STEM教育云中心”研究3D打印、LED可穿戴设计、无人机、金点子小发明、智能机器人等课程室里看到看到孩子们沉思动手钻研,任凭创意在实践中飞扬。合唱团、管弦乐团、美术社团等还为爱好艺术的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提升空间。
丰富的课程引领少年儿童走出校门,走向世界。学校、生活、社会、世界,共同构成了通师一附的立学“大”课堂。缤纷多彩的改课举措,构成了富有特色,指向孩子们未来成长的课程体系,给每一棵“和爱苗苗”提供了顺性适需的成长土壤,让他们眼中有光、心中有梦,扬帆起航,逐梦前行。
展示结束后,来自启东市教体局、通州区实验小学、如东县马塘小学代表分别以《启东课改建设的三大“动力引擎”》《多维交互“我”课堂:立学课堂的生命化主体样式表达》《从“让学”到“敏学”——乡村学校聚焦“学力”的立学课堂探索》为题,分享了各自立学课堂实践经验和感悟。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杰以《立学课堂:历史渊源、内涵诠释与区域推进》为题作专题报告,从改课背景、深度解读、区域特色等多个方面,对南通市基础教育课堂改革推进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
各县(市、区)教育局、开发区社会事业局、通州湾示范区社会事业局相关领导、教研员,全市各地小学的校长、教学负责人共500多人参加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