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 文字新闻
中科创星:硬科技投资方法论
发布时间:2018-09-1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模式创新红利逐渐消失后,硬科技创新成为投资界新宠。成立于2013年的创投机构中科创星,则从一开始就在做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硬科技投资,并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据了解,中科创星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联合社会资本发起创办,旗下天使投资基金专注于硬科技成果的产业化,LP主要为政府引导基金及其他社会资本。目前,中科创星管理的数只基金总规模达五十多亿元,已孵化培育超过240家硬科技企业。

  “五年前,模式创新项目更受市场关注,硬科技项目的议价能力不太强。所以我们当时投项目不是很贵,抢占了一定的价值洼地。”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李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他表示,如今越来越多机构开始投技术创新,对中科创星来说,好处在于原来所投项目容易在后续融资中获得更高的估值。但新挑战在于,不同机构在LP资源、项目资源、人才储备方面,也会形成正面竞争。

  中科创星为何从五年前就开始布局硬科技投资,它有哪些经验和方法论?

  硬科技项目更适合行业龙头接盘

  “做投资的本质是对资金进行更有效率的配置,在带来商业价值的同时,我们也寻求创造社会价值。”李浩说。

  他表示,国家每年投入一万多亿的资金在基础科研领域,但很多科研论文和专利在参与评选获奖后,并没有很好的条件转化成技术和企业,真正影响到产业。“我们和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可能在各种材料学方面落后。但我们的科研水平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落后,很多难题在实验室阶段攻克了,却并没有应用到生活场景中。”

  这种现状与过去的科研体制和市场需求情况都有关系。原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可以赚钱,大家都没有动力研究更难的硬科技。但现在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发展硬科技技术,提升劳动生产力和核心技术竞争力。

  于是,从2000年开始做投资的李浩,加入到中科创星团队,决心啃下硬科技投资的“硬骨头”。中科创星的另一位创始合伙人米磊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科研人员出身,同时在产业界有十几年的实操经验。两人带领着中科创星理工科背景的投资团队,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开疆拓土。

  在硬科技领域创业,只有项目拥有极高的技术壁垒,才能够存活下来,继而获得丰厚的利润。这意味着在前期技术研发阶段,需要长周期的资金进行耐心的长期投资。因此,中科创星把第一只基金——西科天使一期基金的存续期设为11年。

  目前,一期基金已投51个项目,带来大概4倍的账面回报。同时,中科创星已有多起项目并购退出案例。其中一个项目被小米收购,带来三倍收益。未退出项目中,中科创星四年前孵化的奇芯光电,在光子集成芯片领域得到市场的认可,成为华为、谷歌、亚马逊的供货方,为基金带来100倍以上的账面回报。

  “我们只赚该自己赚的钱,”李浩说,“如果能够为项目的发展继续提供支持,中科创星会持续在项目里当股东,分享属于自己的收益。但如果企业由于业务发展,想谋求国际化或寻求上市等,中科创星已经不能提供更多的资源。我们愿意退出,引入新的机构为企业带来帮助。”

  米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科创星所投项目在后续融资时,大部分被行业龙头所投资。“因为我们所投的硬科技项目大部分是2B领域的,行业龙头投资后,在带来资金的同时还能带来订单,能够帮助公司更好地存活。”他说。

  目前,中科创星也在和海康威视、光迅科技等更多的行业龙头建立关系。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加了解产业端的真实需求,另一方面双方也能在项目投资上形成互动。米磊还补充说,从去年开始,也有些主流VC机构参与对被投项目的后续投资中。

  科研工作者创业耐力更强

  在筛选硬科技创业者时,李浩表示,首先创业者要在相关硬科技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是科研工作者甚至是科学家出身。第二,创业者的学习能力、抗压能力等需要在以往得到过验证,年龄最好在30岁到45岁之间。

  “与其他投资机构相比,中科创星更懂得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在哪,能够帮助创业者解决产业化上的困难。所以我们更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也就能以更合理的估值进入。”米磊说。

  他表示,一些传统互联网投资人过于关注短期财务回报,忽视技术创新性,反而会让科研人员出身的创业者很反感,因为大家想的不是一件事,他们之间交流很有障碍。但中科创星的团队会跟他探讨技术本身的价值,以及技术未来应用后如何改变世界。中科创星更关注这点,而不仅仅是财务变现方面。

  对于科研工作者或科学家在接受投资后,能否顺利转化为企业经营者或企业家的问题,李浩表示,首先,确实有很多科研背景的创始人在如何做好经营管理、搞定客户、建立政府关系等方面能力稍微弱一些,这与他本人的成长经历有关。

  “但是难道一个好的企业家就应该会这些吗,我认为并不是这样。”李浩认为,做投资主要还是关注创业者的精神本质。企业家最重要还是做好领导者的角色,如何管理企业、与客户政府搞好关系只是一种技巧,学习起来并没有那么难。

  为了帮助科研工作者能够成长为更好的企业经营者,中科创星成立了硬科技创业营,到今年已经办到第四期。创始人可以在这里学习商业基本规律、识人用人等,及一些创业经验。

  比如很多科研人员创业成为CEO后,甚至连解雇员工都不忍心。因为他原来当老师或研究员带学生,会习惯性地认为每个员工都可以教育好。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有些员工跟不上公司发展需求后,必须得解雇。“创始人可能会抹不下面子,你就得帮助他,当他解雇了第一个员工,后来就没有那么大负担了。”李浩说。

  李浩还表示,有些企业家虽然企业经营成功,但内心荒芜。所以当他们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通过“黄、赌、毒”等填充自我、释放压力,这对企业未来发展来说十分危险的。但科研工作者能够在某个技术领域研究十年、二十年,他有精神追求,内心更加笃定,道德风险更低。

  “对硬科技的创业者来说,内心的笃定能够帮助他走得更远。”李浩说,“我们刚开始判断人的时候,有些投资经理认为团队的饥饿感很重要,但后来我们把它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

  因为对一家企业来说,可能做到一亿的收入能够暂时满足饥饿感,但企业下阶段或许很难找到继续成长的动力。饥饿感能催生一两年的奋斗,但并不能催生一二十年的坚持。所以,长期科学研究后带来的内心笃定更加重要。

上一条:资本项下人民币国际化有空间 汇率对冲成本“左右”进程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