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 文字新闻
华为如果借“跑分事件”推出测评技术标准将是一个好机会
发布时间:2018-09-1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美国知名测评媒体 AnandTech报道称,华为手机在基准测评中存在作弊问题。测试中,华为手机检测到跑分环境时自动打开“性能模式”以提升成绩。

  随后,测评机构3DMark将华为部分手机的分数撤销,具体包括四款手机型号,分别是P20、P20 Pro、华为Nova3,以及荣耀Play。

  对此,华为和3DMark母公司UL联合声明:“华为向 UL 解释了当前华为智能手机的AI智能调度机制,由于不同场景对性能的要求不同,最新版本的华为智能手机系统可以通过AI智能调度等先进技术,使硬件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体验诉求。”并且,华为计划在 EMUI 9.0 版本中把“性能模式”开放给用户,这样用户可选择在有需要的时候开启该模式。

  跑分作假和跑分焦虑

  让我们从爆料的源头开始分析。爆出华为跑分问题的两家公司,一个是测评媒体AnandTech,一个是将华为手机测评结果下架的测评机构 3DMark。AnandTech 在诸多网络资料中显示是全球知名的测评媒体,有超过35万名的注册用户和3500万的帖子,2014年被数字媒体机构Purch集团收购。

  2018年7月28日,AnandTech曾重点报道过华为笔记本。文章在结尾充满溢美之词地说道:“华为作为新进PC市场的公司,他们在几次更新迭代之后就推出了你能买到的最好的超极本。”以此来看,说国外媒体专门“黑”华为站不住脚。

  根据AnandTech公布的躲开了“性能模式”的移动端GPU榜单中,华为排在了15名开外,第一名竟然是一加6,一加6也是采用高通骁龙的845平台,GPU是Adreno 630。

  2014 年,华为Ascend P7也因为类似作弊行为被3DMark取消成绩,手机在检测到测评工具时就开启更多核心,提升运行效率,达到更高的分数。事实上,除了华为,三星、小米、一加、魅族等厂商都被爆出过跑分作弊事件。

  厂家热衷跑分的根本原因是不少用户把跑分作为选择产品的依据。原因则是产品太多,同质化严重,购买选择困难——尤其是当用户面对上百款看上去五颜六色却大同小异的手机时。虽然依据跑分做选择的弊端很多,但依然可作为最客观的依据。毕竟其他所谓交互体验、设计感、手感等标准更加主观和模糊。

  各大手机和电脑厂商也将跑分作为重点来宣传,给消费者营造其手机性能最好的直观印象。随意搜索“跑分”,可以得到大量“xx手机跑分超过苹果”的资讯。在这种互相攀比的压力之下,跑分作弊似乎已司空见惯。

  其实跑分这种IT行业特有的行业现象,从个人电脑时代就开始涌现。跑分确实有其技术发展的背景,另外也作为销售道具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电子消费品行业。至今在各大IT论坛里面,CPU跑分、显卡跑分一般叫做天梯图,依然是产品性能比较的基准。部分一刀切的观点认为跑分毫无意义其实有失偏颇。

  也有业内人士向笔者表示,自从小米把跑分机制引入中国后,各家厂商便开始了分数竞赛。

  华为应该“有所为”?

  在中国企业声望排行榜中,近年华为声誉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一方面华为的营销和公关能力功不可没;另一方面和国内其他企业相比,华为确实在产品技术方面高人一筹。

  比如谈企业研发投入,用来对比和表扬的样板都是华为。

  对于此次跑分争议,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总裁王成禄则在 IFA 上对媒体表示:“其他的手机厂商也通过一些方法提高跑分分数,这是中国的普遍做法,来获得一个较高的跑分数据,华为不能保持沉默。”

  但是这样的表述给华为带来的效果未必是正面的。国内舆论对华为的期待很高,更希望其能够有更大的格局。而华为出现跑分问题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是被过度的营销宣传绑架了。

  在各类公众号和论坛中大量过度夸耀华为的文章铺天盖地。这些文章的标题往往是“华为远超三星苹果”等。

  但从全球看去年三星卖出3.1亿部,华为(包括荣耀)卖出1.5亿部,其间还是有距离。

  应该说,这次华为和UL旗下的3DMarks 的联合声明至少比2015年360杀毒事件做得高明。2015年5月,奇虎360拿下独立杀毒软件测试机构AV-C国内第一的成绩。随后,世界上三大最著名权威杀毒软件测试机构AV-Comparatives、AV-TEST和VirusBulletin联合公开谴责奇虎360,原因是其送给机构的测试产品和实际发放给用户使用的产品表现出了显著不同的行为。360最终和AV-C闹得不欢而散,以退出AV-C而告终。

  依笔者来看,华为引以为鉴,在此次事件后如果能够和多家机构联合推出测评技术标准反而是一个好机会。

上一条:特斯拉市值大幅缩水:马斯克提速上海建厂解困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