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改造,科技成果实现“量质齐升”。日前,在2021年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创新研讨会上,中国工业报见证了“牛牌杯”2021年度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创新优秀论文奖和“海阳﹒恒申杯”2020年中国长丝织造行业经济效益50强的发布盛况。
“十三五”期间,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改造为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王加毅表示,未来“技术-经济范式”将加速从工业化向数字化演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必将深度融合。
他强调,对于我国长丝织造行业来讲,一定要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这就要求全行业加快落后设备的淘汰改造步伐,积极采用新技术,夯实数字化基础。
创新向系统提升迈进
长丝织造行业作为纺织行业重要的制造环节,只有以产品创新为着力点,才能发挥行业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才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王加毅表示,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创新成果已经从“星星之火”到“遍地开花”,从点的突破向系统提升迈进,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打下了牢固基础,科技实力大幅增强。
“十三五”以来,我国长丝织造企业对产品档次和质量、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都有了更高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增长到了1%以上,部分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超过了3%。
专家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对于长丝织造产业来说,向数字要效益的前提是进行产业数字化变革。数字经济时代三大趋势是数字驱动、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传统产业必须借助数字化技术拉平生产制造“微笑曲线”,实现从传统供应链模式到数字化供应链模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大数据技术发展已经渐渐走向成熟,数字化程度显着提升,生产设备实现关键突破,一批前沿科技项目在部分企业推广应用,创造了较高的附加值。据了解,我国国产喷水织机性能得到较大提升,产品适应性更强,开口技术日益成熟,织机速度大幅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水平显着提升。
智能化赋予发展新动能
制造业科技创新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前沿阵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长丝织造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长丝织造企业对产业自动化、智能化呼声越来越高。
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加快科技创新,实现自立自强,提升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既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布局,也是应对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而实现产业智能化,提升数字经济水平,创建行业新业态,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王加毅认为。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纺机设备企业及信息技术企业主动选择与织造企业合作,共同投入到长丝织造全流程信息化、数字化改造中,为未来实现智能制造迈出了坚实步伐。
“我国长丝织造企业要突破关键技术,进一步夯实自动化、数字化基础,开发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形成长丝织造领域智能制造系统化解决方案,实现长丝织造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王加毅表示。
实际上,我国长丝织造企业已经实现了车间生产设备和大数据云端服务器的互联互通。而且,智能化软件和在线控制系统已逐步走向成熟并在整个行业规模企业中大面积使用。江苏博雅达纺织有限公司、江苏顺德纺织有限公司、吴江市兰天织造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化纤长丝织造企业,都初步建成了数字化车间并投入使用。
企业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据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编制的《2020——2021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年初,我国长丝织造企业迎来了“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但是原料价格上涨、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使企业对后市发展持谨慎观望态度。
不可否认,作为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的基础产业,长丝织造产业仍具有明显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存在较好的增长空间。“随着疫苗大面积接种和疫情消退,国内外需求回升,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化纤长丝织物产量将会进一步提升。”王加毅分析说。
据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长丝织造行业织机规模达到75万台,其中喷水织机68万台,同比增长6.3%。王加毅表示,争取到2025年,我国长丝织造行业使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织机比重达到50%,全自动穿经设备应用量达到1200台,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新型浆丝机、整经机普及率提高到60%以上。
《2020——2021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发展报告》认为,2021年,我国长丝织造行业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以自主研发替代来样加工,提高产品供应档次,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实现产业高端发展。
“针对影响产业进步的技术瓶颈,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实现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突破。”王加毅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