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传统风筝文化,让商务区白领体验制作非遗风筝,非遗文化特别活动“花漾春日,风筝制作”在莘庄商务区莘空间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益空间顺利举行。本次活动,邀请毛氏风筝第五代传承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上海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新文艺工作者联合会会员,毛涌老师来教大家制作风筝。
制作风筝主要是三个步骤,即扎、糊、绘。每个制作步骤又有不同的环节、要领和注意事项。扎,是风筝起飞的基础和关键。老话说“风筝扎不好,鹞子翻起倒”,扎风筝的匠人认为一个风筝的好坏首先要看骨架。扎骨架选用弹性及韧性适中的青竹片。扎即是将不同部位的竹条组装起来,扎制时两边骨架的长短、薄厚、软硬以及受风、泄风的面积都要对称,保证风筝放飞后整体保持平衡。接下来风筝需用竹签搭骨架定型,粘上糨糊把纸粘于骨架上,这道工序叫“糊”。“糊”讲究轻脚轻手,糨糊太少粘不住,太多干过后容易起壳,同样粘不牢。糊纸的工序看起来相对容易,但糊也是决定起放成败的关键。风筝糊好后要自然、平整、随形,不能松懈,不能凹凸不平、皱皱巴巴。制作风筝的最后一道工序叫“绘”,所以制作风筝需要一定的绘画功底。老话说得好,大红加大绿,不怕丑得哭。本次体验活动为白领减低难度,筝面已经勾画了可爱的老鹰图案。老师带来六色艳丽颜料,让参与者们发挥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将老鹰装点得缤纷多彩。
白领们制作好喜爱的风筝后,毛涌老师还赠送一些易记住的放风筝口诀:“陡线陡,栽跟斗。陡线平,放不成。”毛涌老师,还不忘嘱咐:要手持风筝后面中心骨条,迎风站立在风筝的背面或侧面,将风筝举起与肩平。在同一瞬间,助手抛出风筝,放飞者牵动线绳并助跑,二人默契协作。
拿着自制的风筝,在春风摇曳、阳光柔媚的四月,出门踏青、闲放纸鸢。在春申湖广场人们奔跑着放飞风筝,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舒展筋骨,吐故纳新,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