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给予了桐庐美丽的基因。多年来,我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想在前、干在前、走在前,推动美丽乡村迭代升级、向前发展,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2020年,我县提出了要全力打造以满足人的更高层次需求为出发点、落脚点的美丽乡村3.0,围绕“打造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总目标,以法治乡村、数字乡村、艺术乡村、创业乡村和文明乡村建设为主要载体,打造“经济美丽、全域景区、人人文明、崇德尚法、幸福向往”的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积极探索具有桐庐特色的实践路径,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桐庐风采。
用数字为乡村振兴赋“能”。
连绵的青山旁,是阶梯般翠绿的稻田,绿油油的秧苗下,是成群结队的鱼儿。走进莪山畲族乡沈冠村,一幅幅归园田居、稻鱼共生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近年来,沈冠村以“稻香沈村”为品牌,与浙江大学张剑博士团队合作,实施“5G+稻渔共养”模式,创建数字农业驾驶舱,令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实时查看田间情况,并完成精准投饵、环境监控、病虫害监测等一系列工作,亩均效益更是顺利突破万元关,真正实现“一亩田、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
聚焦数字乡村,通过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公共服务、基层治理,实现乡镇5G网络覆盖面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服务事项95%以上网上办,不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
用法治为乡村振兴夯“基”。
三五成群、干群同坐,建言献策、共商村事……眼下,“乡邻乡亲”议事会成了分水镇后岩村化解矛盾的法宝。议事会坚持“百姓事事好商量,众人事事众商量”的原则,“听民声,纳民智;化矛盾,解民忧;议村务,惠民生;树新风,促和谐”。
聚焦法治乡村,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培育,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努力实现法治乡村建设全覆盖。
一方面,实施司法所提升行动计划,推进村社“微法庭”全覆盖,发挥村社法律顾问作用,进一步优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另一方面,加快信访矛盾纠纷数字化分析平台建设,开展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攻坚三年行动……未来,桐庐的乡村将更加法治、和谐。
用艺术为乡村振兴添“彩”。
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柳絮纷飞的季节,走进百江镇联盟村,盛开的油菜花汇成一片金色海洋,放眼远眺,令人心旷神怡。
去年,百江镇举办了首届田园音乐节,邀请国外知名乐队进行艺术表演,并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等形式开展农产品营销售卖,30余家国内外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其中由新华网制作的《稻田里的音乐会》视频播放量近100万。
聚焦艺术乡村,实施文化基因解码、艺术村镇创建、品牌IP打造、农民文艺提升等工程,让艺术走进乡村、艺术装点生活、艺术赋能农民,全力打造“全国艺术振兴乡村高地”,不断提升乡村价值魅力、增强乡村内生动力。
用创业为乡村振兴扬“帆”。
2018年9月,城南街道仁智村与杭州安厨电子商务公司共同合作发展馒头产业,为了让仁智酒酿馒头从山区走向全国,仁智村开始建造馒头产业园,并于今年年初投入试生产。
去年,仁智村将酒酿馒头家庭作坊联合起来,并聘请能工巧匠,形成了和面、发酵、制作、蒸熟、运输等一条龙服务。眼下,仁智馒头不仅成功“进军”杭州300多家农贸市场,更成为上海乐购、家乐福、物美等超市的抢手货。
人才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乡村兴。
聚焦创业乡村,积极出台返乡人员、大学生创业就业以及乡村特色发展等扶持政策,实施人才培育“双百”工程,开展“科技进村、乡贤回归”行动,鼓励支持更多返乡下乡本乡人员就业创业。
同时,推进特色创业示范村建设,持续完善乡村创业服务,深化农村宅基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集体土地入市、农合联改革等,不断提升农村发展动能。
用文明为乡村振兴铸“魂”。
伴随气温的升高,富春江镇芦茨村又热闹了起来。山脚下,前来踏青、亲水的游客络绎不绝,而在河岸旁,总能看见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热情服务的身影。
芦茨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引领,通过推动文明实践站建设、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丰富志愿实践活动等,构建芦茨村“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充分发挥党员、妇女、新乡贤等志愿者的作用,推进村居生态美化工程,通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传统礼俗规范提升等活动,让文明乡风成为芦茨新招牌。
芦茨村是桐庐推进文明乡村建设的缩影。
聚焦文明乡村,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建设,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等阵地作用,壮大乡村文明实践队伍,推广“文明微积分”亮榜公示等制度,实现文明乡村建设全覆盖。同时,围绕“除陋习、重乡规、振家风、乐公益”等重点,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文明家庭”培育等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农村传统礼俗专项整治,着力打造乡风文明新风尚。
百尺竿头放步行。面向未来,桐庐将持之以恒大力开展“五大乡村”建设,全力打造美丽乡村3.0版,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昂首挺胸、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