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市委一号文件),全面部署了5方面、20项任务,并确定今年全市“三农”工作目标任务:粮食生产稳中有升,粮食播种面积达25.44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1.9亿斤以上;生猪产业快速推进,形成规模化养殖格局,生猪产能达年出栏25万头以上;农村改革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实现“农业兴旺发达、农村人人向往、农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保耕地植产业,农村活起来
今年,我市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农业“两区”建设水平,全面启动10个千亩以上优质高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助力农业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同时,持续推进土地综合整理、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建设高标准农田10200亩、高效节水灌溉5000亩。
在做好生产环节的基础上,我市还将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以工辅农、工农互促,并充分挖掘乡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耕体验、影视拍摄等乡村新产业,让生态变资源、资产变资本、村民变股东,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强基建优环境,农村美起来
为实现农村“人人向往”的目标,今年我市以“十佳村”“十差村”考核评选为抓手,持续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着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并依托美丽乡村风景线、共享田园建设,全面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农耕文化做好发掘,讲好农村故事,传承乡村记忆,提升乡村内涵,力争到2022年全市90﹪以上自然村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水平。
在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方面,我市将在居民供用水、污水“零直排”、电网改造、农村客运站、四好农村路、5G网络基站等领域加大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扶民智引人才,农村强起来
为推进富民强村,提高农民素质能力,我市将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培育新型高素质农民,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稳步提高农民家庭收入,计划全年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120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900人,年底实现80﹪以上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
在内扶民智的基础上,我市着力做好“引、育、留”三篇文章,打好“强平台、拓领域、畅渠道、优环境”组合拳,不断推动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有效激发乡村活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推动十亿资金投农村、百项技术进农村、千名乡贤回农村、万名青年做“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