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杭州 > 文字新闻
高新区(滨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跑者”
发布时间:2021-03-29  来源:滨江发布  发布开发区: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月26日,我省召开2021年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区委书记王敏在省主会场参会并领奖。区领导李志龙、郑迪、姜永柱、汤伟平、夏福志在区分会场参加会议。会上,我省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数字化转型领跑企业、冠军企业等制造业先进进行了表彰,高新区(滨江)斩获多项荣誉,特别是在制造业亩均效益、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首台(套)产品竞争力和行业冠军企业数量等多个维度均领跑全省。

  在高新区(滨江),如今的制造业已经不是曾经人们认识的制造业。仅用一个数据足以说明:2020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98.1%。这也就是说,在高新区(滨江)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率达到了98.1%。从另一组例证中,更能窥见高新区(滨江)制造业的竞争力所在:“两化融合”指数继续名列全省第一位;获评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连续两年成为全省唯一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获全省争先创优行动工业领域“最佳实践”……这些连连斩获的“第一”表明,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贸易摩擦的双重影响下,高新区(滨江)稳固和扩大了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引擎”优势。高新区(滨江)“双引擎”动力强劲,有独特的成长路径加持。成立于1990年的杭州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以不到浙江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培育出全省十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56家上市公司,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前列,被誉为浙江“资本第一区”“创造力第一区”,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还被科技部列入全国10个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建序列。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经济筑底拉升,更阐释了一个逆势而进的“滨江现象”:聚焦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优化服务链,将做强创新策源能力,撬动制造业的变革。

  产业链软硬兼备千亿级矩阵三足鼎立

  牛年新春的第一个工作日,高新区(滨江)又添一家上市企业——2月18日,诺辉健康正式于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这也意味着我区生物医药产业再添一名精兵强将。生物医药,是高新区(滨江)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引擎”的又一个点火位。在“十四五”期间,我区将瞄准生物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趋势,构建数字健康产业新生态。同时,发挥数字安防全球领先的产业优势,打造智能物联产业新生态;加快数字技术在优势制造业行业的全流程渗透,发展数字制造产业新生态。事实上,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之上,高新区(滨江)软硬产能兼备:一条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物联网系统集成、网络通信设备、信息软件开发以及电子商务运用,再到网络运营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网络安全的制造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基本成型。仅在网络通信领域,高新区(滨江)形成了从元器件制造供应到系统设备对接到通信网络技术服务的网络通信设备产业链条,宽带接入设备、企业级路由器、运营商WLAN设备等产品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位,5G基础研发快速布局。尤为难得的是,高新区(滨江)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协同发展,突出强链补链延链,成为其产业布局的主流导向。

  从杭州高新区(滨江)2020年产业布局当中可见一斑——软件方面,我区加强工业软件基础研究,软件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在科技部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评价中跃升至第二位,拥有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40家,占全省7成以上。硬件方面,我区引导软件企业向硬件制造环节延伸,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认定国内首台套产品1项、省内首台套产品8项,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同时,通过落地富芯、萤石等重大项目,推动数字安防、网络通信产业链强链补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软硬兼备为逆势而进提供强劲支撑。

  2020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5.7亿元,增长7.2%;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04.2亿元、增长10.8%,规上工业亩均产值达1677.5万元;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343亿元,增长16.6%。今年1——2月,杭州高新区(滨江)主要经济指标持续走高,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99.6亿元,同比增长38.9%,较2019年同期增长24.7%;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6.9亿元,同比增长46.4%,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总量继续保持杭州全市首位。

  创新链协同发力“两只手”搭建创新闭环

  从面积只有10余平方公里的杭州文教区启航,到如今发展成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杭州高新区(滨江)不断积累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闯出了一条起步早、见效快、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之路。究其根本,在于“两只手”的完美协作:政府这只“手”规划产业布局不断集聚创新要素,市场这只“手”在全球竞争中勇攀科技之巅,搭建了从高科技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的创新闭环。当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带来巨大冲击时,新基建成为挣脱困境与泥潭的新动能之一。去年4月21日,高新区(滨江)创新链迎来三件大事:华为联合东方通信发布鲲鹏产品,浙江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两大平台同步揭牌。在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的专业化运营下,浙江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将打造浙江省信创解决方案认证平台、创新及标准孵化平台、成果展示平台和专业培训平台。就像扶摇直上的“鲲鹏”,杭州高新区(滨江)围绕产业链做强创新链的布局一直相当稳健。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企业科研机构数量浙江领先,集聚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超过40家,拥有各类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近500家。去年,新获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杭州市级以上孵化载体、国际化孵化载体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接连引进的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杭州长光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通过密集布局高端创新平台加快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布局创新链的回报也是十分可观的。数据显示持续爆发的创新活力。去年,杭州高新区(滨江)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年引进各类人才3.3万人,同比增长7%,其中硕博占比达26%;创新成果进一步涌现,全年专利申请量24333件,授权量13222件,其中发明专利4034件,增长37.19%,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90件,居全省第一位。强化创新链,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现代化。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高新区(滨江)仍将不断优化人才政策和“5050计划”,提升高能级创新平台,并尝试组建高效率创新联合体。比如,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打通创新链的堵点,加快高科技产业化。

  服务链迭代升级撬动制造业持续变革

  如果说,过去30多年,高新区(滨江)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小政府”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那么面对愈加复杂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今天它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在数字化改革的当下,如何以数字变革撬动制造业的进一步变革?自2011年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1+X+N”的产业政策体系一年一迭代、一年一升级。比如,根据去年发布的《关于打造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发展“双引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意见》,我区每年从财政支出中按不低于15%比例安排不少于30亿元产业扶持资金,整合不少于6000亩产业用地,支持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文化创意、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政策体系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借由服务链的迭代升级,杭州高新区(滨江)制造业的变革形成了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

  过去一年,杭州高新区(滨江)服务链的迭代升级,愈加体现在数字化改革上:陆续推出“企业创新积分”“行政服务去中心化”“无人智慧审批”“上马石”“人才码”等数字化改革场景,以及深化知识产权“一件事”“一张网”改革,为制造业的变革提供了数智方案。当然,过去的数字化,更多体现在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当中。而当下正在进行的数字化改革,是重大集成创新的硬核改革,将催生的是数字变革,这将是服务链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全方位、系统性重塑的过程,对制造业的变革将带来深远影响。未来的杭州高新区(滨江),将抢占这场数字变革的高地,不仅要点燃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发展“双引擎”,更要为制造业的变革注入永续动力。据介绍,杭州高新区(滨江)将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拓展城市大脑应用场景,在各领域打造一批新的智慧应用场景,推动重点场景全域覆盖,实现现代数字技术与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紧密融合。同时,加快产业大脑建设,鼓励企业参与省、市产业大脑建设,加快梳理产业链节点,推进建立行业产品目录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行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万事俱备,东风徐来。今年1月,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滨江区块建设推进大会上,自贸区杭州片区滨江区块建设方案、36条政策措施和创新清单发布。根据高新区(滨江)部署,未来我区将加快数字贸易、数字物流等关键领域发展,加快建设数字自由贸易中心。

上一条:裕安区人民政府召开第64次常务会议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