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的丹阳,乍暖还寒,但记者在珥陵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现场看到的是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已进入装修施工阶段,预计今年4月份可投入使用,届时将发挥农产品展示、检测、电子商务和职业农民培训等服务功能。据园区负责人介绍,2019年,该镇依托省级农产品集中加工区积极申报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并于当年7月获批通过。目前,总投资1365万元的项目在完成种植示范工程、加工能力提升工程后,正在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这一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提升珥陵农产品加工能力,进一步凸显当地粮食种植基地示范能力,促进园区及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去年以来,我市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以项目招引驱动产业提质。结合高效园艺、规模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主导产业,全市以8个重点农业园区为重点,整合优势资源,拓展招引集送,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27亿元,实现园区产值102.56亿元。通过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珥陵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皇塘食用菌现代产业园成为镇江市1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示范园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三年来全市共实施24个支项目,截至去年12月底,已开工23个,通过初验21个。同时,我市还编制《丹阳市“十四五”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规划(2020-2025年)》,积极整合各级各类财政资金、用地等政策,稳步推进我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去年全市共组织实施重大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11.78亿元,计划完成投资6.14亿元。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本年度投资计划,大部分项目已投入生产。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优化,以村企联建补齐产业短板,是我市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一大特色。市农业农村部门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去年,全市“一村一所”覆盖率达98%,遴选科技示范主体360个,加快了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84.5%。借助电商直播的“风口”,我市实现农产品由“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直接联通。通过开展订单农业、直采直销,确保疫情压力下果蔬生产、流通和销售的顺畅衔接,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围绕推进“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我市全面摸排、精准掌握全市168个行政村和各企业的基本情况。通过举办“稻米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多种形式的村企对接交流活动,在村企之间构建起密切沟通和利益联结机制,特别是引导有实力的企业结对联建全市77个经济薄弱村,激活村级发展动能。全市共完成村企联建签约项目137个,总投资金额达30.1亿元,联建覆盖率达88.39%。
在推进产业兴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方面,我市还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激发产业活力。通过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强化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推进农业生产持续向专业化和组织化发展。截至今年1月,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61家,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470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70%。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74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3家,镇江市级26家,年实现销售收入218.31亿元,带动省内外农户67.3万户。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农业转型的“助推器”、农民增收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