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据国内澎湃新闻等知名媒体报道,“碳中和”也将有望成为今年两会热点。
3月1日,高新区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举办了一场关于“碳中和与建筑节能”的热点讲座。主讲人是辖区企业——苏州和欣致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欣控制”)研发团队负责人张青博士,他是高新区浒墅关2020年度省双创人才项目获得者。
何谓“碳中和”?即对于那些在所有减少或避免排放的努力都穷尽之后仍然存在的排放额进行碳抵偿。大白话就是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
张青表示,中国实现“碳中和”,建筑业的角色至关重要。据相关数据统计,建筑业占全球能源和过程相关二氧化碳排放的40%左右。伴随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将持续上升,而楼宇控制是推动节能减排,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张青说,建筑节能的空间,无可想象。和欣控制以一桩历时3年的节能改造项目诠释了建筑节能的巨大空间。2016年,和欣控制启动了对郑州地铁1号线20个站点的节能改造。项目组对该条地铁线20个站点的冷冻站、风水电站进行控制优化,开展节能改造。工程持续了整整3年,至2019年完成改造并实现运营。经过三年全面改造,2020年终于迎来测算的时机。这是一个有充分数据支撑的楼宇控制节能样本。项目组对当年5月至10月共计6个月,地铁运行能耗样本进行测算,与改造前相比,每月平均节能50.3%,总节电量达650万度电,节约成本300余万元。
改造的同时实现了楼宇控制的另一大功能——人力成本的节约。项目完成改造后总共精简了52名人员。原本每个站点需配备3名维护人员,20个站点共需60人开展巡逻与检查,而改造后每5个站点只需配备2名机动人员,维护人员降至8人。
通过和欣控制搭建的控制系统,地铁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工作人员只需通过电脑就能查勘问题,并借助软件判断问题位置与症结。然而,在整个项目进程中,和欣控制其实承担了重重压力。一方面来自合同。合同约定改造后能耗需降低42%以上,如未实现,和欣控制将为三年所有的投入买单。另一方面则来自施工难度。地铁运营是一个城市的基础服务项目,施工过程不能影响地铁运行,更不能出一点儿差池。留给项目的时间窗口异常狭窄,为了保障地铁如常运行,工程组只能夜里施工,并在第二天早晨前恢复原状。
但三年后的改造成效是喜人的,更是惊人的!张青直言:郑州地铁1号线的成功改造,在中国地铁节能工程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据张青介绍,楼宇控制的目的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自动化设备与系统节约人力,二是通过优化设备运行实现节能。但由于目前整个行业普遍“重建设,轻运维”,同时关于节能测算与考核没有具体标准,核算与验收难度大,在当前的国内楼宇控制领域,普遍情况仅实现了自动化,“节能”长期被忽略。
郑州地铁1号线的改造案例,为国内地铁节能改造提供了数据化、可实践的示范。和欣控制所开展的智慧运维服务同时也契合了当前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产品与服务辐射智能建筑控制、工业互联网和综合能源服务领域。
除了郑州地铁1号线改造案例,和欣控制先后为多家知名企业提供智慧工厂系统解决方案。2020年,帮助广东鸿利达公司成功实现智慧工厂建设,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慧化转型。
今年,和欣控制又着手为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华兴源创建设智慧工厂,帮助企业实现非生产部分所有设备的管理与运维。通过整合“智慧工厂”、“绿色节能工厂”,提高智慧工厂的运营效率,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优化环境状态,节能降耗。和欣控制还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创新样本,2020年,为福建滨海实验学校成功打造智慧校园系统。该系统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围绕自动化控制、能效管理、实时监测等开展运营。据张青介绍,目前该智慧校园系统已成为福建省教育厅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辖区一家科技创新企业,和欣控制渴望用更多案例作出示范,以科技手段促进节能减排,以“互联网+”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所有举措与路径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