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闵行区 > 文字新闻
旗帜指引方向,奋斗书写华章 为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现代化主城区而不懈努力
发布时间:2021-02-19  来源:闵行区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议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6-7%,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10%。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13590人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单位增加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达到市政府下达目标。

  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决策部署,自觉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呈现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特征。

  经济呈现向上向好态势。面对严峻形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推动经济逐季回升,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左右,在减税降费影响增幅2.8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8亿,实现了0.2%的正增长。

  发展新动能持续释放。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10%。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31亿元,同比增长9.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2.4%。新增企业3.9万户,同比增长1.74倍,增幅全市第一。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48万元,同比增长4.1%。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就业岗位3.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1.3万人以内。PM2.5年均浓度降至32微克/立方米,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

  过去一年是全区人民砥砺奋进的一年,也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出硕果的一年。我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全国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等称号。我区以全国直辖市24个参评城区年度测评连续三年排名第一的成绩,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

  一年来,全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努力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

  一手抓疫情防控。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时间开展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夺取了抗击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

  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把稳增长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聚精会神抓经济、用心尽力促发展,用转型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过去一年,面对国内外风险复杂多变的局势,我们继续保持了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成绩来之不易。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交通、教育、卫生、就业、养老等民生工作需持续用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成效需巩固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有待增强。必须直面问题、尽心竭力,不辜负全区人民重托。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我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是综合经济实力持续领先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7%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14亿元增长到近3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了13.8个百分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从31家增加到47家。

  这是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的五年。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先后获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10%左右,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是2015年的2.1倍,高新技术企业从570家增加到1764家。

  这是产城融合发展加速进步的五年。成功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成轨交5号线南延伸、15号线、浦江线,轨交站点共55座,总运营里程达92公里,路网密度从3.39公里/平方公里增至3.73公里/平方公里。城市治理体系不断深化,政府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从无到有、打响品牌。

  这是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五年。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环保投入达435亿元,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累计提升17.6%,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43.9%,181条段中小河道黑臭整治顺利完成,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全市领先,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40%。

  这是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五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09万元增加到7.48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6.2万个,新增基础教育阶段学校52所,养老床位数超过1.56万张,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25270套,常住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4.69岁。

  闵行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到2025年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战略支撑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现代化主城区,打造创新策源、产业引领的实力之城,活力绽放、近悦远来的繁荣之城,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城,数字赋能、共建共享的智慧之城,开放包容、充满温情的人文之城。围绕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引领,打造实力之城。坚持科技创新在闵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升区域创新策源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产业创新能力、人才集聚能力,打响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品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4+4”重点产业为引领,建设制造强区、服务大区、数字新区。“十四五”期间,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高端产业集群,若干税收百亿级规模强镇和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以上。

  提升开放水平、功能品质,打造繁荣之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格局,积极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持续提高全球资源的集聚浓度和辐射广度。以虹桥、莘庄两大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开发带动区域发展,提升配套基础设施能级和品质,形成城乡功能和风貌相得益彰的现代化主城区发展新面貌。到202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区初步建成。

  凸显绿色生态、幸福宜居,打造品质之城。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闵行。坚守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办好民生实事,创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十四五”期间,新增就业岗位16万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0万平方米,养老床位超过1.6万张,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优质资源共享覆盖实现10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1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9.5%以上。

  强化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打造智慧之城。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强化数字赋能,以“一网统管”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区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路网密度提高到4公里/平方公里,网格先行发现率提高到70%以上。

  提高文明程度、文化活力,打造人文之城。实施“一轴双核、一带三芯”文化发展空间布局,不断增强闵行文化的创造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推进文体产业繁荣发展,让市民尽享家门口的“文化大餐”。“十四五”期间,新增公共文化设施5万平方米、体育场地15万平方米,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超过1000家。

  (一)坚定不移做强创新引擎,不断加快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

  强化区域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积极支持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打造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增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加快沿剑川路开放式科创街区45万平方米科创载体建设,其中15万平方米投入使用。南部科创公共服务中心正式运营。做深做实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前瞻研究院等功能型平台。做强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建立长三角技术市场协同平台。

  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势能。实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和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上海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4.9平方公里规划调整。加快紫竹高新区研发基地二期、闵开发长三角智能制造共享服务基地、临港浦江园生命健康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建设。

  (二)坚定不移激发开放活力,持续加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

  聚焦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强化“总部经济首选地”特色与功能。全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落实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50条”,拓展商贸服务功能,做强进口集散地功能。推进虹桥前湾地区单元控规、城市设计、规划建设导则高水平落地。以更大力度推进莘庄城市副中心、七宝生态商务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加快引入总部经济、专业服务、文化创意、工程承包等类型企业。

  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闵行优越的区位条件,做强资源配置、枢纽门户功能,面向长三角、面向全国、面向全球,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内对外开放。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聚焦虹桥基金小镇、南虹桥国际金融园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基金高地,加快金融产业特色化发展。依托紫竹数字创意港(二期)、东方智媒城等项目建设,培育引进文创产业龙头企业。推进南方商务区地铁站上盖、莘庄综合枢纽商业体等项目建设。加快莘庄、南方、梅陇、七宝等重点商圈创新转型和智慧商圈建设,积极培育品牌经济、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等。

  (三)坚定不移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有力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水平。

  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深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在线文娱、在线教育等在线新经济,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进一批新基建重大项目,累计建成5G基站4300座以上,实现重点区域5G信号全覆盖。

  优化提升城市功能。推进梅陇新中心、浦江闵东等重点地区规划编制工作。持续推进机场联络线、银都路越江、S4奉浦东桥等重大工程建设,轨交13号线西延伸、轨交23号线、嘉闵线、漕宝路快速化、S4交通功能完善、浦业路等项目开工。区内畅通路竣工10条、开工10条。

  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完善城市安全预防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强化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消防、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监管。

  (四)坚定不移抓紧“三园”工程,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高标准建设“美丽家园”。在马桥镇探索乡村振兴示范村片区化创建。启动浦江镇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高质量建设“绿色田园”。启动“闵行都市田园农业片区”建设。

  高水平建设“幸福乐园”。深入挖掘休闲体验、旅游观光、农村康养等农业综合功能。

  (五)坚定不移抓牢生态环境建设,努力让闵行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实施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河道整治9条段、水系沟通1条段、水生态修复5万平方米,启动10公里骨干河道综合整治,试点推进5个街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逐步提升优Ⅲ类“好水”占比。

  提升绿色生态空间品质。新建林地466亩、绿地80公顷、绿道30公里、立体绿化2万平方米,实现吴淞江生态廊道全线贯通。启动吴淞江、黄浦江环城公园带规划研究。启动前湾公园建设,科创公园建成开放。

  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实现95%以上居住区、100%单位分类达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42%,生活垃圾分类成绩保持全市前列。

  (六)坚定不移抓好民生保障,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优先保障基本民生。制定落实就业相关政策,新增就业岗位3.2万个。新增养老床位600张、助餐场所14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6家,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300张,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300户。完成14个老街片区“四个保基本”改造收尾,实施5万平方米老旧住房改造。签约100台、完成80台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

  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新开办7所中小幼学校。加强紧密型学区集团和初中强校建设,促进高中多元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实施健康闵行行动。深化医保按大数据病组分值付费试点,扩大医保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范围,完善“闵行捷医”平台服务功能。加快城市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建设。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内5家医院全面建成。

  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将红色主题贯穿全年文化活动。推进马桥文化遗址项目研究和建设。新建12条市民健身步道、1个市民健身中心,新建改建16个公共运动场、71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

  “一轴双核、一带三芯”:“一轴”是南北国际文化发展轴,“双核”是虹桥国际、七宝—莘庄艺术文化发展核,“一带”是东西智慧双创文化带,“三芯”是南部双创示范区、马桥多元文化体验区、浦江休闲文化活力区。

  老街片区“四个保基本”改造:对14个老街片区旧住房重点解决房屋质量、消防安全、卫生设施、内涝等四个问题。

  城市医联体:通过整合网格内医疗卫生资源,建立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为成员的医疗联合体,通过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健康管理、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等工作。

上一条:闵行“十四五”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奋力迈向创新开放、 生态人文的现代化主城区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