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炉,明确指出要规划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浙沪合作示范区,探索共建共享共赢合作新模式。从对接上海的桥头堡,到沪甬合作示范区,再到浙沪合作示范区,这是“八八战略”在新区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八八战略”指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杭州湾南岸的这片土地一跃成为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具备了承载上海先进生产要素、优质产业资源和高端创业人才的一切条件。因时而谋、顺势而为,2010年,宁波杭州湾新区挂牌成立。
作为全省第一个产业集聚区,宁波杭州湾新区所承载的“四大战略”使命是按照“八八战略”的指引,加大开放,把宁波杭州湾新区打造成为浙江的新浦东。
新区是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建设沪甬合作示范区是新区对外开放合作的主要战略。2016年7月26日,新区全面启动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实质内容之一,《宁波杭州湾新区全方位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也同时出台。
加快建设沪甬合作示范区,与上海进行全方位对接,就是要依托上海这个平台来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主动参与国家战略和长三角城市群分工合作,赢得更多更优的国内外先进要素,帮助新区实现转型升级。根据计划,到2025年,把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成为两地同城化水平最高地区,初步建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滨海名城。
伴随着大桥的通车,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从上海涌向宁波,作为大桥南岸桥头堡的宁波杭州湾新区,自然成为上海各要素集聚的优先平台。
新区成立八年来,已集聚诸多优质的上海资源。德国大众全球标杆企业上汽大众宁波分公司2017年汽车产值超过了500亿元,成为宁波第三纳税大户;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是复旦大学在浙江省内设立的唯一政产学研机构,是其在上海之外最大的科技孵化平台,落户5年多来,累计为新区引进优质项目百余个。麟沣医疗产业园正以每年30个发明专利速度递增,其年增长率将维持在100%以上,在2025年之前将实现年销售额30亿元。此外,即将投用的宁波市杭州湾医院也由上海仁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新区管委会共建共管,打造浙东高端医疗中心,也将于年底投用。高端教育配套滨海小学成功引进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优异资源,已进入建设冲刺阶段,今年秋季将正常招生。世界500强绿地集团正投资500亿建设产城联动项目,其一期多数地块正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累计完成工程量的44%。
“三年攀高、六争攻坚”。今年上半年,新区融接上海步伐不断加快。今年6月,在浙洽会上,投资105亿元的绿地康养小镇项目见证了新区沪甬合作的进一步深化。1-6月,新区引进上海钧嵌新能源车电机用传感器、绿地康养小镇、上海沥高合成纤维制造、上海浦泰汽车配套部件等4个来源上海的项目,合计投资116.2亿元,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77.5%。与此同时,一批优质产业项目正在加紧洽谈,有望年底前落户。
“宁波杭州湾新区在接轨上海方面基础扎实、潜力巨大,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为浙江全面对接上海探索经验、提供示范。”今年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宁波杭州湾新区党工委书记俞雷提出《关于支持宁波杭州湾新区建设浙沪合作示范区的建议》。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交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上海工作期间亲自部署和推进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在宁波杭州湾新区谋划建设全面接轨上海的浙沪合作示范区,不仅有利于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探索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也有助于促进全省“大湾区”建设,推动形成杭州湾南北两翼均衡协调发展格局。
作为长三角的中心区域,宁波杭州湾新区正努力打造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改革征程中,浙沪合作示范区是沪甬合作示范区深化的一种必然,也是更高层面的对接与融入。
目前,宁波杭州湾新区正积极推进与上海重点功能区的全面战略合作。并以沪嘉甬跨海高铁和上海大虹桥建设为契机,以打造浙江新浦东为目标,正邀请上海、宁波研究机构开展杭州湾大湾区专题调研,抓紧编制《宁波杭州湾新区创建大湾区高水平示范区(浙沪合作示范区)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