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温州 > 文字新闻
省两会上温州委员大会发言与代表场外对话共商打造“单项冠军”金点子
发布时间:2021-01-29  来源:温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力培育单项冠军企业,是做强产业链做深价值链、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月27日,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环节,来自温州的省政协委员、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达武,一席以“单项冠军”为主题的发言,引起会场内外共鸣。

  大家“同频共振”,是因为“单项冠军”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出现。新年伊始,浙江更是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单项冠军之省”。

  到底什么是“单项冠军”?浙江打造“单项冠军之省”给温州带来怎样的机遇?温州已有哪些“夺冠”经验,今后又该如何大展作为?

  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通俗一点来说,如果把单项冠军的认定比作一场体操比赛,“选手”必定在跳马、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体操等某个项目中有过人之处,足以在自己的行业呼风唤雨、熠熠生辉。今年,温州将加快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再增单项冠军3个、专精特新“小巨人”10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35家,在“冠军之路”上力争上游。

  10个“扛把子”领跑制造业

  日前,在工信部公布的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上,两家“温”姓企业的产品成功入榜,分别是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电动空压机、浙江瑞星化油器制造有限公司的通用汽油机化油器。随着两位“新冠军”的加入,温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数量取得新突破,达到10家(项)。

  从零到有,温州聚焦聚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重点培育在各细分领域领先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及国内领先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做大做实新动能“底盘”。

  事实上,“单项冠军”这一热词的出现并不久远。2016年,“单项冠军”被首次提出,2017年,温州在“冠军之列”中占得席位,有2家夺得“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称号,另有1家企业的产品摘得“单项冠军产品”桂冠。

  “加快建设‘单项冠军之省’,于温州而言是一次机遇,于企业而言是一次挑战。”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得知“单项冠军”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后非常振奋,他说,在单项冠军企业的培育过程中,企业能更加专注于细分领域的产品研究,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攻关,推动破解“卡脖子”难题,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占领行业制高点谈何容易,温州拿出真金白银举措,为“冠军养成”助力。比如,对新认定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培育企业、单项冠军产品,给予最多100万元奖励,为高成长型企业送去关爱。

  十年磨一剑铺就巅峰之路

  说到温州的“单项冠军”,华峰集团是当之无愧的大满贯“选手”,其温州本部就有4家单位先后“加冕”。

  “夺冠没有什么秘诀,唯有坚持、专注与创新。”省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长尤飞宇给出的关键词就是:十年磨一剑。

  华峰集团旗下有10个产品,对应9家子公司,各家主打产品分处细分行业,有的互为上下游产业链。这其中,有一家公司专门生产氨纶,大可用在西装、泳衣上,小可用到口罩、袜子里;有一家公司专门生产超纤,飞驰而过的飞机、汽车里,经常用它作为内饰绒面……就是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又似“微乎其微”的产品,却成为了制造业皇冠上一颗又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

  产品虽小,但需要大量的技术、工艺、装备去支撑。华峰集团求贤若渴,引育1300余名国内外技术研发人才。他们还建有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3家省级研究院,专攻高难度技术,大幅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打响品牌。

  同样有着极致专注定力的,还有王达武。26年深耕电接触材料行业的他,在2018年收获了首个单项冠军产品。“企业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必须专注于在细分产品领域精耕细作,坚持走专业化、精品化发展之路。”王达武说,近年来,温州在营商环境、人才培育、政策保障等方面打出的组合拳,让他感受到满满诚意和信心:从推出“两个健康”80条新政、146项责任清单和2020版清单,到首创“两个健康”温州指数;从设立民营企业家节,到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从“510计划”大力实施,到“百万人才聚温州”加速推进……温州全面发力,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撑腰”。

  如今,在温州,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生产线“刀锋”对准行业“珠峰”,攻最难的技术,做最精的产品,力争将更多的单项冠军收入囊中。“终身托付一件事,做深、做透、做到极致,就是企业家的匠心精神。”浙江新德宝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戴道金的这番话,恰恰是做到专心专注、追求至精至善的温州企业家共同的心声。

  科技自强是夺冠不二法门

  “优化培育机制,建强冠军企业方阵;厚植技术优势,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拓展创新产品,打响浙江制造品牌;强化引领带动,促进产业链整体提升。”王达武提出的四条建议,在场内引发阵阵共鸣。关于“单项冠军”的热议,一直延伸到场外。

  科技创新是通往单项冠军之路的不二法门。省人大代表、天信仪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斌认为,要成为行业巅峰的“小巨人”,就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力量。“技术就是企业平步青云的阶梯,企业要与时俱进跟上数字经济前进的步伐,不断创新,迭代升级,才能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企业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作为一名企业家,他深刻体会到“深耕”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要有专注一件事的恒心与毅力,将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在一次次钻研中结出更多硕果。”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省政协常委、奥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滔看来,随着我市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加强传统制造业“数字工匠”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行。他建议要支持企业加大“数字工匠”的培养力度,并深化企业与固定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针对“数字工匠”需求实施定向培养和订单培养,院校提供专业教育,企业提供实践工厂,形成全链条的供给侧“数字工匠”培养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功力。

上一条:投资1.2亿元 打造省级塑机螺杆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