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均论英雄”!日前,高新区出台《产业园区“三优化三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根据方案,从2021年开始,该区进一步优化园区的产业结构、综合环境、载体模式,进一步提升园区的产出效益、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实现到2023年全区街道产业园区亩均销售、亩均税收增长30%以上,让高新区“寸土寸金”的价值进一步彰显。
“三年行动计划相当于打造产业园区2.0版,旨在破除环境容量和空间容量制约,助力产业强市,促进传统工业园向生态产业园、科技创新核、城市功能区转型。”高新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区土地开发强度达到70%以上,随着开发强度的日益提升和环境容量的逐渐饱和,高新区迎来二次创业期,发展模式就要从“大刀阔斧”转为“绣花功夫”,园区在一次开发中重点解决了“有没有”项目的问题,二次开发就要解决项目“强不强”的问题。目前高新区工业用地亩均税收低于10万元的有1万多亩,计划在三年内通过各种方式“提档升级”,争取将这些土地的亩均税收提高到每亩50万元。
具体来看,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将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构建高能级产业体系,到2023年,街道产业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疏解退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1500家,提升低效工业用地15000亩;在综合环境优化方面,将打造高颜值生态园区,加快“散乱污”企业出清,到2023年,街道产业园区全域绿化覆盖率超过25%;在载体模式优化方面,将多模式加快特色产业园、个性化定制标房等载体布局,到2023年,新开工建设高标准厂房不低于300万平方米,特色产业园规划数不少于15个,形成一批功能布局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综合效益显著、运营管理高效、本质安全提升的重点载体项目。
有了高质量的园区,才能引进高质量的项目,“三优化”将为“三提升”打下基础。根据优化提升计划,到2023年,街道产业园区计划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9.5%,新入库“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900家,产业园区内企业研发总投入不低于30亿元。
据悉,为实施好“三年行动计划”,高新区将引导符合发展方向的存量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智能化改造等提升工艺水平、生产效益及产品质量,实现转型升级。全区重点建设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6个先进产业集群,加快打造高端软件和数字创意、高端商贸和临空服务等2个现代服务业集群,加速培育人工智能、氢燃料电池、第三代半导体等X个前沿技术领域未来产业集群,从而形成“6+2+X”地标性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