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位于鹤浦镇大沙村的“走点湾路”民宿,看到客人一边在下沉式的休憩区品茗阅读,一边在微信里分享“捕捉”海滨风景的喜悦……虽已进入旅游淡季,该民宿却仍在“客满”状态。
去年开始,该民宿通过与网络平台合作,获得了相对稳定、常态化的客源。民宿管家彭莅坤介绍,自疫情后开店营业至今,“火爆预定”的局面就一直持续着,客房平均入住率在90%以上,今年订单已排至6月份。
“走点湾路”的火爆,是大沙村民宿经济发展的缩影。一茬茬在外打拼的大沙人回乡创办民宿,一间间闲置的村房经过精心改造成为城里人的“桃源屋”,截至目前,全村36家民宿已形成高、中、低端完整的供给链,去年客流量达30万人次,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积累近80万元。
近年来,我县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民宿经营服务,紧扣“滨海资源、海洋文化、乡村美食、休闲体验”元素,盘活老屋和闲置土地,以资源互补、抱团发展、连片受益为目的,推进村落民宿集群发展,涌现了方家岙、沙地、黄公岙、东旦、沙塘湾、蛟龙等一大批文化氛围浓厚、设施配套完善、农民增收明显的民宿村。
通过模范典型带动、政策利好催化,我县村民投入民宿产业的热情日益高涨。县行政服务中心商事登记区周欣知介绍,她从2015年接触民宿执照办理工作,感觉近两年的工作量明显增加:“除了节假日,民宿审批登记业务几乎从不间断。”仅去年一年,我县共审批办理民宿219家,平均每家投资90万元,总投资约1.97亿元。
截至目前,我县保有民宿(农家客栈)1156家,床位数突破2万张,其中精品民宿103家,省银宿级以上31家,全县17个镇乡(街道)的134个村都活跃着一定数量的民宿经营户,作为带动村民直接创业就业的载体,民宿经济已经步入快速“成长期”。
未来几年,我县将继续推动民宿品牌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大力推进民宿区域化品牌和等级民宿商标注册工作,分步推进品质化、差异化、市场化的民宿产业集聚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