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刚刚开局,经济金融战线便传来好消息。1月14日,从市金融办获悉,继2020年2月存款余额首次超过1万亿元大关后,2020年年末我市贷款余额也突破1万亿元大关,标志着我市经济金融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达10013.6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9%,增速居全省第四。分县(市、区)看,东阳、永康贷款余额双双突破1000亿元大关,义乌、兰溪、磐安贷款增速均超过20%。贷款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0年末,我市制造业中长期新增贷款占比、普惠小微贷款占比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达65.58%、26.53%。
我市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源自我市经济的活力和韧性。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和国际贸易摩擦扰动,我市民营经济、外贸经济发展逆势而上。截至2020年末,全市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16.64%,其中企业数同比增长18.49%、个体户同比增长16.01%,均居全省第一;新增小微企业9.1万户,位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8.8%;新增“四上”企业464家,位居全省第四;跨境电商网络零售额占全省46.9%,居全省第一。
我市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体现了“十三五”金融发展成果。“十三五”期间,全市金融系统坚决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导向,大力支持我市民营企业走出“两链”困境,贷款增速从2016年低谷时期的0.93%稳步回升到历史高位,银行不良贷款率从高峰时期接近4%逐步下降到1.07%的稳健水平,实现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16%,占GDP比重保持在6.5%~7%合理区间,占服务业比重保持在12%左右,实现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
我市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有赖于全市财政金融系统的主动作为。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全市金融系统大力推进融资畅通工程,通过财政贴息、降低利率、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减少收费等举措,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2020年1—11月,全市企业、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分别同比下降0.6、0.71、1.03个百分点。创新推出“信义贷”“金贸信融”“chinagood订单贷”等新平台,大力推广科技信贷、知识产权和商标权质押融资、“生猪活禽苗木贷”等新产品,解决信息不对称、抵押物不足等融资难点。尤其是全国首创的外贸金融工具“金贸信融”获央媒专题报道。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据悉,全市金融系统将立足金融为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深入实施金融“1234”工程,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推进支持自贸区建设和科技创新金融改革,落实好融资畅通工程、尖峰行动、新兴金融中心三个升级版,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