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记者从“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市国资国企迎来高速发展期,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05.9%。
“筋骨”强健活力增
“十三五”时期,市国资委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布局“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城市建设”三大战线,加快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市属国企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20年11月底,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7989.48亿元,净资产2892.11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87.7%和70.1%,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05.9%,资产总量接连跨越5000亿、6000亿、7000亿元三个台阶。资产规模100亿元以上企业达20家。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国有资本布局历经深刻调整期,监管体系迈入全面深化期,同时国资国企也闯过艰难改革期。此外,市属国资国企在城市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日益彰显,水、气、热、公共交通等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牵引”战新产业风生水起
“十三五”期间,合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速发展,“无中生有”实现“弯道超车”,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取得了规模增加、产业集聚和技术突破的“三合一”成果。在此过程中,合肥国资大显身手。
合肥国资聚焦“芯屏器合”“集终生智”产业发展方向,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撬动社会投资,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实现了战新产业蓬勃发展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双赢。
投资龙头企业,当好产业发展的“引领者”。我市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以资本为纽带,吸引先进技术和人才团队,积极招引行业领先龙头企业。先后引入京东方、台湾力晶、兆易创新、维信诺、蔚来汽车、欧菲光、联想、启迪控股等国内外龙头科技企业,通过组建合资公司,推动项目落地达产,将关键核心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初步估算,截至“十三五”末,合肥国资累计向战新产业项目投入资金超过1200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45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投资近5000亿元。通过辐射带动,打造形成两千亿级的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下一步还将依托蔚来中国、江淮大众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再造新的产业增长极。
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合肥国资还坚持全产业链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规模和协同效应,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灵活运用基金这一投资利器,通过国有资本撬动社会资本,以“基金+产业”模式,实现“四两拨千斤”。我市打造总规模超过600亿元的国有基金丛林,在保障重大项目融资需求的同时,投资上下游产业链的重点项目,覆盖产业链发展的全生命周期。
此外,市属国有平台公司也发挥牵引带动的重要作用。其中,建投集团发起设立的总规模近300亿元的芯屏基金,全部投向我市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储备项目、在投项目和退出项目并存的良性投资生态。兴泰控股管理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产投集团管理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等三只母基金目前合计规模达65.3亿元,参股设立的子基金共40只,实际到位规模达210.1亿元,资本放大倍数达1∶6.2,投资各类项目430个,覆盖了位于我市战新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通过打出“组合拳”,合肥战新产业实现齐头并进、相得益彰的协同发展。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合肥国资形成“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产业运作模式,“一进一退”之间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产业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