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办、中国水稻研究所综合评比的“2020年浙江好稻米”评选活动结果揭晓,缙云县业盛家庭农场“农家湘”牌生态种养大米荣获金奖,实现了我县所产大米在省级评比中零奖牌的突破,是我县稻米发展的里程碑。
近年来,缙云县坚守粮食生产底线,汇聚“政、商、技”之力,调“优”结构,促进粮食增产保供,稳定“米袋子”安全。全年预计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4.15万亩,总产量5.0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55%和16.92%。
集“政”之力,全力支持粮食生产。
聚合各级旱粮补助政策,出台《关于提升乡愁产业加快富民增收的意见》《缙云县2020年粮食产销意见》等政策,将中央、省和县级对粮食生产的各项扶持补贴内容进行汇总罗列,精心编制了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明白卡”。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引导各类生产主体规模种粮,鼓励在旱改水田块大力示范推广种植优质抗旱水稻品种和利用丰富的旱地资源种植各种旱粮作物,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集“商”之力,二产带动粮农增收。
鼓励工商资本和各类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进入粮食生产服务领域,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提升粮食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经营水平,提高生产效益,带动粮农增收。目前,全县共有粮食加工企业6家,实现年收购粮食4600多吨,收购均价比市场均价每吨高220元以上,既消除农户粮食销售后顾之忧,又有效促进粮农增收。
集“技”之力,高产创建提升产能。
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以创建高产示范片为抓手,通过“优品种”“强技术”实现“提单产”“增效益”,为广大粮农做示范、树典型,全面提升粮食生产水平。今年来,创建省级粮食高产水稻千亩片1010亩,示范品种有嘉丰优2号、中浙优8号、甬优15、甬优17等,旱粮百亩绿色高产示范片2个496.7亩,推广应用“浙鲜9号”大豆及浙甜10号、11号玉米等高产优质品种,应用商品有机肥、配施含硫三元复合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先进技术,节本增效达5%以上,预计可实现粮食年增产3700吨。全面推广旱地秸秆覆盖及分带套种节水增效技术,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作物分带套种秸秆覆盖比单种平均增产达8.2—12.4%。
调“优”结构,因地制宜建特色基地。
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优势,在适种耕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做好粮食生产区划布局。其中规划出小麦生产基地,以满足缙云土爽面加工原料要求;低海拔高产农田引导发展米仁、鲜食玉米、鲜食大豆、鲜食蚕豌豆等高效粮药(菜)兼用型旱粮作物生产,逐步形成周边中等城市的鲜食粮菜基地;大洋等中高海拨山区发展马铃薯、番薯基地;地力较差的新开垦耕地,发展抗旱、省工的杂豆类作物。改良土地经营结构,将传统坡旱地单一经营升级为分层复合经营,发展林、果、桑三园与粮食相结合,提高土地产出率,全面提升土地、时间、空间利用率。同时,因地制宜建立出口番薯基地、粮药兼用型米仁基地等30亩以上规模化基地7430亩,有效协调各季作物共生矛盾,提高复种指数,推进粮食发展,有力保障稳粮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