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进博会“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之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如今已成为辐射长三角的“果篮子”“肉袋子”。
这几日,西郊国际提前进入新年“采买季”,为百姓餐桌备货。截至目前,有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近2300种境外商品从这里出发,进入上海及全国市场。
“第三届进博会上,我们完成了3.5亿元进口水果的签约。2020年1月至11月,完成标准箱进口54060个,同比增加36.46%;累计货值为26.76亿美元,同比增加1.32%。”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吴梦秋介绍,2021年在继续做好第四届进博会参展工作的同时,用足用好西郊国际的关检一体化平台优势,以进口水果落柜交易为牵引,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全球高品质水果一站式登陆分销平台。
随着西郊国际的逐渐成熟,其所处的上海市华新镇,正成为上海多个主动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的“进博小镇”之一,今年已新增上百家个体经营户办理税务登记及管理。
在上海市“西大门”青浦区,这样的小镇还有多个。借助于“青东联动发展”的大思路,它们既为海外优质企业、产品落地搭建了便利的通道,也在新鲜、优质、价廉进口食品首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尝到了高质量发展的甜头。
从地图上看,青浦区像一只展翅的蝴蝶。西边的一扇翅膀,紧邻长三角的浙江省嘉兴市和江苏省苏州市,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边的一扇翅膀由多个小镇组成,其中徐泾镇是进博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所在地,赵巷镇、华新镇、重固镇、白鹤镇等多个小镇围绕徐泾镇,正在成为进博会溢出效应“近水楼台”的承接者。
“承接和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我们青东的这五个小镇可谓当仁不让。”青浦区商务委主任潘慧敏告诉记者,青浦9个“6+365”交易平台,6个在青东,可以全年不间断地开展展销业务。商务部门也一直持续推进海外贸易组织办公平台建设,吸引海外商协会和国际组织的落地。
为了让海内外客商对这些小镇有更深刻的了解,青浦区还推出了四条投资促进考察路线,例如徐泾的绿地贸易港、华新的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赵巷的夏都小镇至奥特莱斯,青浦综合保税区至工业园区,可以边“逛”边选。
功夫不负有心人,进博会期间多个“首家”,被青东这些小镇“拔得头筹”。
2019年11月6日,青浦区政府与海克斯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颁发了证照编号末四位为“0001”的营业执照,标志着第二届进博会首个企业项目落户在赵巷镇;2020年11月5日,落实“证照联办”“同步审批”等举措后,新西兰外资企业上海奥净贸易获批了第三届进博会“首照”“首证”,注册在徐泾镇,正式在中国市场投入运营。
“我们专门成立了进博会‘招商百人团’赵巷招商组,2020年进博会期间,与海外展商、国内客商积极接洽,宣传我们的政策优势与发展前景。”青浦区赵巷镇党委书记王玲锦说,赵巷的众采平台作为“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定位是把那些还未能进入国内、不为国人熟知的价低质优国外品牌,与国内二三线城市及以下的城市和农村消费市场相互对接。2020年,平台克服疫情影响,实现5000万美元的采购额。
这些小镇也坚持着本来产业的固有特色,争取“1+1>2”,合力发挥更大优势。
华新镇是快递物流大镇,快递物流企业众多,业内龙头中通、圆通、韵达均落户于此;白鹤镇是上海的“草莓之乡”,正精心打造在线新经济绿色产业园和草莓特色产业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重固镇也在提升人居品质上做文章,章堰村着力打造“精致小镇”……
如今,青东多个小镇联动发展已成共识。依托虹桥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和企业落户的意向优势,青浦区发改委副主任陈小玉认为,青西原来是青浦的“颜值担当”,而青东则是“实力担当”,联动发展就要把它作为“主体引擎”的贡献体现出来,率先跨入经济第一梯队,形成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青东联动发展是青浦服务国家战略的先手棋,也是2020年我们重点推进的改革攻坚任务。”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说,这种联动,不仅对现有资源进行盘整,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还要提升综合整治,全面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促进城市“肌理”恢复和显现。未来将围绕虹桥商务区的辐射、虹桥枢纽的带动,规划起点、产业准入、资源统筹都放在一个平台上,走出一条从“镇域经济”走向“区域经济”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