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苏州 > 文字新闻
激发产业科技创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8-06-27  来源:常熟日报  发布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常熟依托省“科技镇长团”试点、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大力推进校地合作,打破体制机制壁垒,贯通高校院所与地方政府、产业、企业沟通联络渠道,形成了共赢发展的校地合作新机制,有力促进了优质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助力常熟打造创新之城。

  至今,常熟已与海内外近50所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校地合作创新平台大学研究院26家,形成了“一镇一院所”“一产业一平台”的产业创新合作载体建设格局。1500多家企业与8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近三年备案技术合同交易总额突破10亿元,成为全国产学研活动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2008年,常熟在全省先行试点“科技镇长团”工作,至今有10批153人次共107位来自省直机关、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科研人才来常挂职。历届“科技镇长团”充分发挥政策解读能力强、专业学术背景深、高校院所联系广等优势,成为企业与高校院所互通的“双面胶”,期间共有8500多位专家来常调研,签订合作协议1200多份,长期跟踪服务企业超过500家。“常熟团”的经验全省复制推广,目前已形成“百团”“千人”的规模,成为全省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

  以“科技镇长团”为发端,常熟积极打造产学研创新平台,建立校地合作新机制。以建立开放式大学科技园和科创园为标志,常熟创造了高校与地方政产学研合作的全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与基层创新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常熟大学科技园采用“企—园—校”逆向建园的全新模式,成为全国首家设在发达县域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目前,园区累计入驻企业450多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6家,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常熟科技创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已形成人才创业园、大学研究院区、中关村科技城、科技生态园及综合配套区等多个功能板块,入驻大学研究院10家。产学研工作的深入实施有力促进了全市创新载体的高端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

  常熟还实施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获批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7家。建成涵盖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智能汽车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园区10个,孵化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累计引进培育“双创”人才600多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24人。常熟高新区、南理工常熟研究院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

  瞄准产业趋势,常熟大力布局特色平台。目前,常熟已建设布局了一批引导产业高端发展的原始创新平台,加强先导产业技术创新,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围绕先进材料产业,推动原创性技术突破,落户北大分子苏南研究院、省产研院液晶所和金属所等3家重大创新平台;紧扣轻量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新一代汽车技术发展方向,集聚中国智能车研发测试中心、上海交大汽车轻量化研究院等近10家重点汽车研发机构;推动装备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建成菱创智能科技、大众机器人研究院、玻璃模具创新中心等5家创新服务平台。

  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也在加紧推进。常熟紧盯高端科技资源与企业研发需求的无缝对接,启动企业研发机构提升工程,累计建成企业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高水平研发机构266家,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93%。同时,采用“创新资源+产业资本+股权激励”模式,常熟去年培育法人型新型研发机构10家,以企业为主体建成“飞地”孵化器3家,政府在规划供地、股权激励等关键节点给予支持,有力推动了骨干企业催生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改造反哺传统产业。

  一个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为依托的校地合作新机制,正引领着科研优势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高效对接,成为常熟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

上一条:打造名副其实的“绿色工厂”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