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席卷全球的疫情持续已久。这不平凡的一年,你是否能像往常一般从对味的书香戏文里,从自由的行走倾听中寻得精神的慰藉?在上海市静安区,公共文旅活动经历特别的一年,但这样的机会从不难得。
12月12日, 静安区公共文旅成果展在静安区文化馆举行,展示一年来静安公共文化旅游工作的点点滴滴,并对2020年静安区“十大公共文化旅游事件”和“十大公共文化旅游人物”进行了表彰。
现场展示的一幅幅画面、一个个人物、一段段故事,是疫情难以阻挡的精彩。经历年初短暂的停摆后,静安区深化运用线上工具,有针对性地推动特色公共文旅活动,于细微之处打开局面。
公共文化供给“线上开花”
面对不宜“面见”的尴尬,静安区积极推广“艺”起抗疫行动,线上惠民文化服务活动全面开花。今年,静安区首次“云上启动”市民文化节,利用各类数字平台将全区各文博场馆及街道(镇)的大量视频、直播内容,以区域精彩、云展厅、云剧场、云讲堂、长三角等56个板块呈现给市民。
通过采用“直播”的形式,今年,静安区不少新老活动都收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6月6日至7月11日,每个周六下午,由静安区图书馆承办的《众说周知——作家眼中的红色起点周周谈》准时通过腾讯平台进行直播。每一期邀请一位作家和多位专家学者开展圆桌访谈。期间,上海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红色起点”系列丛书的六位作者王萌萌、吴越、陈晨、杨绣丽、程小莹、吴海勇,走进一座座充满故事的红色场馆,聚焦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实践,讲述一批年轻人探索真理、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故事,畅聊不能忘怀的红色历史。系列访谈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将“四史”学习教育与静安特色和阅读推广结合了起来,六期节目直播观看人数突破271万。
又如,首次推出的静安非遗线路直播将南京西路沿线的10个非遗项目串联起来:主播在“亨生西服”门店试穿西服,在雷允上试吃特色膏方,试穿大美华布鞋,品尝凯司令下午茶等,线上观众达到426.1万人次。此外,早已实现“一月一播”的品牌活动陕西北路网文讲坛自6月恢复后,将网络作家“线下会客厅”搬到线上进行直播,8期线上观看粉丝量达779.9万。
除了直播,今年,静安区收集整理全区在抗疫工作中“平凡”人们的“不平凡”事迹,在“静安文旅”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专栏宣传。区文化馆创作了越剧《守望相助抗疫曲》、歌曲《守望》、书法《苔花》、钢笔速写《众志成城》等一批抗疫原创文艺作品,鼓舞大家抗击疫情的斗志。
为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静安区还首次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在文化领域,推出“静安文化公益配送”微信小程序,打造了“区块链+公益配送券”的公共文化配送新模式。
新需求下“精准施策”
2020年,静安区公共文化旅游服务工作经历了特别的一年。面对新阶段新形势和新的发展要求,静安区立足丰富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为满足群众多元文旅需求精准施策。
一年中,宅家的日子相对变多了,不少人与亲人相处的时间也增加了,会有哪些不一样的故事发生呢?今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静安现代戏剧谷“市民剧场”中外家庭戏剧大赛,就以“一家人一台戏”为主题,首次面向家庭而展开。活动吸引了623组家庭参与其中,这既是对“戏剧”的一次普及,也是对“家庭和谐关系”的一次推动。
同样与疫情有关,年初,一项郁金香送祝福公益活动将30万株满载静安市民深情祝福的郁金香送往上海火车站、华山医院、闸北中心医院、静安区公安局、各社区街道居委会等全市130个城市服务机构/单位,将饱含深情的鲜花敬献给坚守在防控疫情第一线的城市英雄,献给申城无数的抗疫卫士,传递人们在这场众志成城的战役中一直守望的希望和美好。
今年,静安区还联合全市各区在静安嘉里中心举办第二届“建筑可阅读”文创市集。这届升级版文创市集第一次实现了从原来的六个中心城区扩展到全市十六个区的全市覆盖;第一次实现了从“只能展示”到“既可展示,又可销售”的跨越;第一次尝试把建筑可阅读文创市集和商业空间、夜市经济相融合,实现了文商旅联动。
此外,“秉初心 学四史 游静安”四史教育现场教学活动以红色初心为引导,品游静安为载体,发挥区内旅游企业力量,开发优化5条具有红色文化内涵的静安城市建筑微游路线。2020年跨省游政策放开后全国首趟铁路扶贫旅游专列——“静安-文山”号扶贫旅游专列则满载上海市民游客的深情厚谊,一路前行向南奔赴,将扶贫与人文、旅游有效结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