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粮食产后服务能力,指导农户科学储粮,改善仓储设施条件,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积极推动节粮减损。
据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各项节粮措施的推动下,山东省节粮减损制度不断健全。自2017年起,该省将安全储粮纳入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对地方储备粮油储存发生较大、重大、特大事故的市予以扣分。指导各市县执法机构对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和政策性粮食销售等环节中的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造成粮食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现在正积极推进《山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立法进程,下一步将把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内容纳入条例。
粮食产后损失不断降低。在84个县建成280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有效缓解农户粮食收获后“晒粮难、储粮难、销售难”等问题。全省新增粮食烘干能力3.3万吨/天,产后损失降低4个百分点。据统计,2019年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共筛选除杂粮食713万吨、烘干降水粮食221万吨。今年入汛以来,受阴雨天气影响,山东省粮食产后烘干需求迅速增长,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汛期共筛选除杂粮食385万吨,烘干降水粮食219万吨,有效减少了粮食损失,保障了农户利益。
农户储粮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山东省大力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建设,累计发放科学储粮示范仓98.8万个。储粮示范仓上不漏、下不潮、密闭严,防虫、防鼠、防火、防霉变,能够在3—5年内保持粮食品质基本不变,比传统方式储粮损失降低5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近5万吨,按市场价格测算,助农减损增收1.2亿元。
地方储备粮存储条件不断改善。全省粮食企业完好仓容达到4170万吨,“危仓老库”基本消除。全省应用环流熏蒸技术仓容2350万吨、粮情测控系统仓容2678万吨、机械通风仓容2997万吨,仓储设施条件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按照“规模适当、布局合理、仓房完好、设施配套”的原则,不断完善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制定实施《山东省国有粮油仓储物流设施保护实施细则》,累计投入资金10.8亿元,维修改造仓容729万吨,功能提升仓容590万吨,有效提升仓储设施水平。积极推广应用绿色环保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绿色储粮水平进一步提高。
爱粮节粮氛围不断浓厚。山东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结合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要节点,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活动。今年10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和储备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妇联和烟台市人民政府在烟台联合开展2020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山东主会场活动。活动现场向全社会发出《爱粮节粮 保障粮食安全倡议书》,公布了“山东省第二批省级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名单,目前省级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已达35家。活动周期间,山东省组织开展粮食安全系列宣传100多场次,各市活动同步开展,组织了公众开放日、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强大声势,营造了爱粮节粮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