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如何及时调整战略精准施策,无疑是公安交管工作的重点。12月2日上午,一场由省公安厅交管局组织的现场观摩活动在杭州举行,省内多地交警齐聚现场,实地感受具有杭州特色的现代城市交通管理和农村交通安全治理模式。
接地气+新科技 源头宣教深入民心
走进瓜沥镇友谊村交治站,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一块数据不断滚动的电子屏,上面详细显示的是友谊村今年以来发生的事故情况以及每日交通违法人员名单。电子屏具有曝光违法行为、播放警示视频、播报安全告示等作用,由于该交治站设于友谊村委,来往村民频繁,传播效果特别好。
“这个VR体验室可以让受教人员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故的危害,明白马路上处处都可能有危险。”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块电子屏展示的是交治站数据中心,上面清楚记录着人员信息、事故信息、违法信息等交通要素,紧盯重点人员源头管理,梳理了‘必须来'’邀请来‘’主动来‘三类人员。在属地交警指导下,借鉴疫情健康码,我们还建立了交通安全五色图,直观地反映出每个村的交通安全情况。”
这个不足20平方米的交治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目前已设置了交通治理数字工作室、安全宣教室、安全体验室、文明播报牌,后期还将增设“24小时无人自助服务区”,更加方便群众办理交管业务。
据了解,目前杭州全市范围内按照“三室一区一牌”的五位一体设置,共投入建设了镇街交治管理中心35个,村社交治站501个,企业版交治站36个,已运行使用29个。
交治体系建设是杭州交警推动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分类分级研究制定社区(村)、运输企业的交治站建设标准,推动属地党委、政府将交治站建设纳入改革创新项目。2021年,杭州全市将全面覆盖交治站建设,形成道路交通治理体系,真正实现“全域治理、综合治理”。
交通安全无小事
“五小工程”解决“大问题”
“路口危险,请注意减速观察!”走近瓜沥某村道口时,路口喇叭立马响起的语音提醒,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除了语音提醒,路口还有色彩鲜明的减速丘、警示柱,凸面镜里路口拐角一览无遗。
“村道口安全”是农村交通安全的重要一环。受客观道路条件限制,很多村道口都存在视线窄、盲区大、转弯半径小等问题,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小毛病”,却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交通安全无小事。杭州交警在今年开展的“百警进乡村”行动中,专班人员以“解剖麻雀”精神,因地制宜地在不少乡村道路口设置了减速丘、停让设施、警示柱、凸面镜、爆闪警示灯等“五小工程”,较好地弥补了道路路口的先天不足。
青外线建设四路口曾经是一个事故多发的重点路口,现在已成为“样板路口”,其间,是杭州交警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这个路口信号灯的全红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秒,却能有效避免因抢绿灯尾引发的交通事故;斑马线前停车线的后移给了驾驶员充分的反应时间,让通过斑马线的行人更安全;右转的警示柱,是给大车转弯画的轨迹线,同时也给非机动车驾驶人一个警示,大车出没小心驾驶;另一个亮点,是设置在灯杆处的物联网感知设备,是专门识别电动自行车违法“天眼”,能够自动捕捉、抓拍电动自行车违法,通过向科技要警力,不仅警力资源利用得到有效提升,更解决了查处违法取证难的问题。
细节关乎生命。预防交通事故,源头治理是根本,综合治理是抓手,专项治理是手段。杭州交警紧盯“人、车、路”三要素,对于突出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打攻坚战、歼灭战,从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杭州交警坚持“生命至上”的最好诠释。
念好“快”字诀
“一室一队”打造快速勤务运行机制
当前,公安交管工作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及时转变理念、全面改革创新是适应新形势下公安交管工作的关键。现代警务管理模式和实战化的勤务运行机制,就是要突出“快”这一关键。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杭州交警的各基层交警中队中。
走进西湖大队文教中队,中队长曹启兵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中队在’快‘上下功夫、做文章。” 曹启兵一边介绍,“这是我们中队的’大脑中枢‘,所有的数据、信息、指令都会从这里传给路面警力。这里以指挥员、接警员、视频员、配时员、信息员为最小作战单位,开展接处警、视频作战、合成作战、指挥调度等工作,为路面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让路面警力真正感受到不是一个人作战。”
下城大队东新中队是一个刚成立的“年轻”中队,新的队部明亮、整洁、有序,所有在岗人员都充满了活力和干劲。在数字勤务室中,中队干部正紧张有序地调度着室内和路面警力,以“空地结合”模式追查电动自行车的重点交通违法行为;执法监管工作室内,指导员根据警务督查、执法预警、勤务交接三个岗位提交的日清表单,参考显示屏上的数据,填写着队伍状况分析表,真正起到了全流程监管、全方位督查、全要素保障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