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2020)在江阴举行。论坛发布了《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20)》,江阴凭借强大的实体经济硬实力,再次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第一名,从而实现了在该榜单上的“四连冠”,又一次擦亮“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的金字招牌。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二级巡视员解三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市领导包鸣、计军、陈兴华、赵强、张少波出席论坛。
代市长包鸣在论坛上致辞,他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释放出全面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使江阴更加坚定地致力于产业转型、动能转换,扎实推进冶金、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下阶段,江阴将围绕产业强市首要战略,全力实施“东西互搏”,东部江阴高新区全力争先进位,西部临港开发区加快升级;大力推进“南征北战”,围绕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更加主动对接太湖湾科创带规划,全力参与科创带“第一岛链”建设,全面修复沿江生态,坚决打好“长江大保护”之战,奋力实现江阴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千凤还巢”“花开满园”。
论坛发布了中国县域工业竞争力地图、《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20)》和《中国工业发展形势展望2020》,其中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晋江市、常熟市、慈溪市、神木市、宜兴市、太仓市和长沙县。2020年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立足新发展理念,围绕促进工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县域工业基础夯实、质效提升、结构优化的迫切需求,充分考虑数据可获得性、延续性和公平性,在2019年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优化迭代,形成综合质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大纬度,全面展现了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动场景。
作为近代民族工商业和现代乡镇企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江阴始终把工业经济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产业基础雄厚、企业实力强劲,目前全市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838家、上市公司53家、中国企业500强11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15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4家,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和综合发展“十七连冠”、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四连冠”。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江阴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1—9月,全市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865.73亿元,同比增长2.6%,比上半年回升5.3个百分点。同时,产业转型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1—9月,高新技术产业完成规上产值1747亿元,同比增长11.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5.2%,比2019年年末提高8%;新兴产业完成规模以上产值1732亿元,同比增长3.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4.8%,比2019年年末提高0.5%。
论坛上,来自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和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的嘉宾作主旨发言,江阴市、邹城市、巩义市、新昌县等县(市)代表围绕工业经济发展作了经验分享。与会人员还实地参观考察了海澜集团、华西村和中信泰富特钢集团。
“十多年前,我就来过江阴,这是一座工业实力雄厚、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城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看来,无论是当时的江阴还是现在的江阴,工业经济占比都处在高峰平台期。他认为,对于江阴来说,工业经济仍然是立县之本、强县之基,希望江阴能在未来发展中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业强市、制造强市。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名誉主任朱森第表示,江阴是全国工业经济百强县,在很多领域都保持着“闯”的干劲、“干”的作风,敢于创新、勇争一流,这些年来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希望江阴在今后的发展中,注重以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助推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